| 
 | 
 
鉴于还是有同学没学过格律或者没学过律诗,于是我想这一课咱们来捋一遍七律的格律吧。七律的格律搞明白了,五律就把七律前面两个字去掉就对了;七绝则是任意从七律中挑出相连的两联即可;五绝则是把七绝前面两个字去掉——喏,知道我为什么只讲七律了吧?一通百通! 
 
 
七律的格律其实很简单,我先把一个简单的规律告诉大家: 
第二字决定着该句的平仄; 
前面四个字,两平两仄轮流起; 
注意对与粘的概念,不要折腰了; 
第六字必须与第二字相同; 
第七字在二四六八句则需平声入韵(首句入韵的第一句也要平声),不入韵的句子则是仄声; 
最灵活的是第五字,只要避开三平脚、三仄脚,可以随便安排平仄(对不起,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种说法仅限于正体七律的情况下,如果是拗体则第五字是补救的关键了,就不能随意啦)。 
 
 
下面再解释一下: 
前面四个字,两平两仄轮流起——就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么轮流着来。第一句是平平仄仄,那么第二句就是仄仄平平 第三句还是仄仄平平,第四句是平平仄仄 这就是注意了粘与对 有问题么? 
 
 
第六字必须与第二字相同——这是定死了的,无论第二字是平还是仄,第六字必须与它相同,以保证这句的平仄是对的,不然就叫“拗”了。 只要第六字不与第二字相同,这句就拗了。拗句要看情况,有的拗句要救,有的则可以不救。 
这个话题是律诗里最高深的——拗救,得单拿一课来讲怕也说不清楚。对于这个,我的观点是:能不拗尽量不拗。如同你腿脚好好的,干什么非要觉得拄拐杖走路呢?所以这里咱们先不讲拗救,我觉得怎么也得等大家都把七律搞得滚瓜烂熟、炉火纯青了再琢磨拗救的事儿。 
 
 
再说第七字:在二四六八句则需平声入韵(首句入韵的第一句也要平声),不入韵的句子则是仄声——律诗一般是隔句押韵,就是二四六八字必须押韵,第一句有的押韵有的不押,押韵则是平声字,不押韵则是仄声字 
 
 
最灵活的是第五字,只要避开三平脚、三仄脚,在标准格律的七律中,这里可以随便安排平仄——通常韵书里第五字“中”的最多,就是可平可仄。但真正写起来,就要避免三平脚、三仄脚、还有孤平,特别是在拗句情况下,第五字就是“救命字”了。 
把上面这几句看明白了,基本上写七律不会出律,而且也不需要查任何工具。 
 
 
接下来,我们来分别说说七律常见的几种格律形式 这里再强调一下两个有关七律格律的重要名词: 
平起/仄起——这是说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此字决定了首句的平仄也就决定了全诗的平仄走向; 
 
起句入韵/不入韵——这是说律诗第一句的第七个字是不是第一个韵脚,如果是,则叫“起句入韵式”,如果不是,则叫“起句不入韵式”。七律以起句入韵的居多,而五律则是起句不入韵的居多。 
 
 
七律的格律有四种基本形式: 
平起入韵式: 
八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差不多都会背吧,不会背就背一下,下次想写这种就照着这首诗的平仄套即可) 
每种我都给大家列出一个基本谱式,再加一首例诗——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较容易记得住。 
 
 
平起不入韵式: 
八句,每句七字,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自己对七律起句不入韵的形式就非常不适应,我写这种非常少。 
 
 
仄起入韵式: 
八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种似乎是我用得最多的,老杜此作亦被评为七律之冠。 
 
 
最后一种是仄起不入韵式: 
八句,每句七字,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唐·杜甫  《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总之针对不同的格律形式,记住一首这种形式的例诗 真的在荒郊野外,要随手写的时候,就参照一下例诗,总归不会出大错。 
 
 
七律的四种基本格律就是这样的,现在把前面两字去掉,就是五律 比如: 
 
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去掉前面两字,就是一首仄起入韵的五律 
 
 
八句,每句五字,一、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唐·王勃 《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同样,把平起不入韵的七律去掉前面两字,就是仄起不入韵的五律——再说一次,五律以起句不入韵的居多。  
八句,每句五字,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唐·杜甫《五律·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病老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那么仄起起句入韵的七律,去掉前面两字,就成了平起首句入韵的五律: 
八句,每句五字,一、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唐·李商隐  《五律·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 
 
 
而最后一种,仄起不入韵七律去掉前面两个字,则是平起不入韵的五律:  
八句,每句五字,二、四、六、八句用平声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唐·王维  《五律·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好啦,差不多了,接下来,欢迎大家提问。 
2016-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