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5|回复: 0

2016.12.22 懒竹《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庆宫春】作者:姜夔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6-12-23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12.22 懒竹《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庆宫春】作者:姜夔

   刚开始接触词时喜欢李清照的词,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直到现在也一直喜欢着。后来看的词多了,也喜欢上姜夔的词,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也许是读来内心共鸣吧。他的词清空骚雅有仙气。清空稍微还好理解,用张炎的话来说就是: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但后面还有一句话,不惟清空,又且骚雅。

   骚雅,《离骚》与《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并称。借指由《诗经》和《离骚》所奠定的古诗优秀风格和传统。离骚、诗经都没读过,这就是读书少的代价,要用时方恨少。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姜夔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现出雅正的情感。

   他从词体的特征出发,因势而利导,随俗而雅化,使清空与骚雅连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张炎认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是趋向“清空”的,而审美理想是趋向“骚雅”的。到了姜夔的笔下,才把它们绾结起来。姜夔恪守本色,一切从法度出发,这使清空和骚雅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姜夔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雅化,南宋中后期词人极工极变,皆不出姜夔的划域,并且各具姜夔的某种风格特征。后来这些相近的风格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词学流派。这就是以姜夔为典范的南宋江湖词派。

   而江湖词派的三部词法,两部词选,还有频繁的词社聚会,都是在实践和传递姜夔的清空骚雅词法。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说姜夔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之大家也”。指出姜词骚雅的两大基本特征:伊郁与蕴藉。

   我以为,这两大特征是针对这个“骚”字出发的。我们知道,骚楚传统的三大特征就是:词采的华美飘逸、情感的激烈哀怨和表现手法的幽婉含蓄。伊郁与蕴藉对应着第二和第三特征。这是对姜词旨趣的准确把握。我们仔细体察研读姜夔的词作,不难发现这一特征。

   这种旨趣就是对楚辞的一种接受。我们去挖掘姜词的精神内核、表现手法以及句式、语象和意境都能或隐或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姜夔词对楚辞的接受首先是对其“香草美人”象征兴寄手法的接受。自己看完这么多资料,觉得这部分还是老师啊一苇啊来讲会更透彻会到位。

   好了,我们还是来欣赏他的这首《庆宫春》吧。

     【庆宫春】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銛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雪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片,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悉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如今安在?
唯有栏干,伴人一霎。

   引用一些别人的赏析之语,也结合自我的理解。话说这首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由序讲起,首先追叙了绍熙二年辛亥(1191)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

   诗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 ,“笠泽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当时伴随诗人的还有范成大所赠侍女小红,故又有《过垂虹》一首云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五年以后,庆元二年(1196)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东诣梁溪(今无锡)张鉴别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经吴松江,沿运河至无锡,方向正与前次相反 ,同往者有张鉴(平甫)、俞灏(商卿)、葛天民(朴翁,为僧名义铦),这次又是夜过吴松江 ,到垂虹桥,且顶风漫步桥上,因赋此词,后经十多天反复修改定稿。

   词宗都如此的治学精神,何况我们呢?词不在于多,在于悟而精。拉回正题,姜夔再游垂虹,小红这次并未同行,范成大也逝去已三年了。结合序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兼有伤逝、怀古、怀人等多重内容。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复杂含混,意蕴丰厚。

   开篇“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时间傍晚,地点船上,双桨划着漂满莼菜的水面,蓑衣上尽是松风送着的春雨。暮霭渐渐笼罩着这空旷的湖上,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生愁。前面四字对句雅的很,语新意工,后面愁、渐、空阔炼字精到简练。这愁字更是振盖全词。起拍起得意境开阔,深广,为全词定下基调,让人忍不住接着往下看,寻找答案,虽然姜夔词的答案不好找。

   紧承上面的意境“盟鸥呼我,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谓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 宋 陆游 《雨夜怀唐安》诗:“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 宋 戴复古 《子渊送牡丹》诗:“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 元 吴鍈 逸句:“塞翁休问马,海客自盟鸥。也可以理解为之前来过所看到的沙鸥。

   木末就是树梢之意。句解:”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仿佛要为“我”落下,却又背人转向,远远掠过树梢。但我觉得深层次一点,隐的况味更足一些。盟鸥不解我,算来也是一愁。

   再转一笔“那时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 正是:“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眼前隐约出现的不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这是旧梦重温么?然而当年的人又到何处去了?

   最后以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作为上结。挽合今昔,感慨遥深。“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将太湖远处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

   所谓伤逝怀人,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正是是年正月,词人与合肥情侣惜别,于今有近一年矣。)。朦胧迷离,曲尽其妙。这是不是就是姜夔词的清空所在?

   下片起拍“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这里指的是香山旁的小溪,据《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今自灵岩望之 ,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称箭径。”面对这历史古迹,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犹徘徊),自歌谁答 。”对照“那回归去”的情景——“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如今老夫我对山川歌舞,有谁应答?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

   没人理老姜,那他就紧接着一拍“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垂虹桥,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河光海气 ,荡漾一色,称三吴绝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话说楠竹兄经常光临这座桥。词人船过垂虹,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高潮所在。

   从“此兴平生难遏”一句看,这里的“飘然引去”之乐,实兼今昔言之。这一夜船抵垂虹时,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兴,在他“飘然引去”时,未尝不回想那回“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的难以忘怀的情景。这句用一苇的话说,姜夔词读来有仙气。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酒醒承接的多么的自然,而确已是波远矣,不由得黯然神伤。“明珰素袜”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句 。这里“明珰素袜”所代的美人,联系“采香径里春寒”句,似指吴宫西子,而联系“那回归去 ”,又似指小红。还可能是远隔千里,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说明,反令人神远。

   末三句“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这个“安”字用得妙,老姜不知道练了多少回“安”这字。阑干即栏杆。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 ,“唯有阑干 ,伴人一霎”一叹作答,指出千古兴衰、今昔哀乐,犹如一梦,由怀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伤怀幽怨,余味不尽。

   此词虽然有浓厚的伤逝怀昔之情和具体的人事背景,但作者一概不直抒,不明说,只于一路景物描写之中自然带出,并将它与怀古之情合并写来,只觉清幽空灵,蕴藉含蓄。即如郭麟所谓“一洗华靡,独标清渏,如瘦石孤花 ,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灵芬•馆词话》)。从小序看,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观看星斗渔火,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惟致力刻画在这云压青山、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飘然不群,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颇有遗世独立之感。

   享完毕,理解的不够透彻,讲得不好,大家见谅。


风浩浩,乾坤事了,吟啸归蓬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8 20: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