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5-5-25 22:16 编辑  
 
2015-5-25第十六讲:【临江仙】 
这是我计划中最后一个常见小令了,下一讲开始进入中调。【临江仙】体例繁多,咱们还是先聊聊有关词牌的故事。 
【临江仙】源自唐教坊曲名。 
《花庵词选》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词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按照《中原音韵》是给各宫调情感的总结,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大家要知道一下,至少别弄得轰轰烈烈的那种大开大阖路子就是了。 
李煜词名《谢新恩》; 
贺铸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 
韩淲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 
李清照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  
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后段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凝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泌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煜词之前后换韵、顾夐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子諲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铸词为主,而以晏几道词之第二句添字、冯延巳词之前后换韵、后段第四句减字、王观词之后段第四句减字类列。——这段可能看起来有点吃力,是给大家讲了【临江仙】词谱的变化形式,无非起句和结句字数上的变化、有个别体例是换韵的,反正辨别不同体例主要靠结句字数,正体加变体,《钦定词谱》里收列了十一体。 
另外柳永的《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咱们这里就不说这两种加长版啦。 
 
 
先来看下正体: 
临江仙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和 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 
◎平◎仄平平仄 
小楼雾榖空濛 
◎◎◎仄平平[韵] 
翠鬟初出绣帘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麝烟鸾佩惹苹风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碾玉钗摇鸂鶒战 
◎仄◎平平仄仄 
雪肌云鬓将融 
仄平平仄平平[韵] 
含情遥指碧波东 
平平◎仄仄平平[韵] 
越王台殿蓼花红 
◎平平仄仄平平[韵] 
之所以说它是正体是因为它最先出现,不过后世照着填的很少,实在太像诗了,几乎全是七言律句,上下句之间还失对,全是粘着的,写起来不顺手。我写过一次,被上下片的三四句给弄疯了,总觉得写不完似的,老是顺边儿。这一体,大家知道一下即可。 
 
 
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徐昌图体: 
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 
◎仄平平◎仄 
浮生长恨飘蓬 
◎平◎仄平平[韵] 
回头烟柳渐重重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淡云孤雁远 
仄平平仄仄 
寒日暮天红 
◎仄仄平平[韵] 
今夜画船何处 
◎仄◎平◎仄 
潮平淮月朦胧 
平平◎仄平平[韵] 
酒醒人静奈愁浓 
◎平平仄仄平平[韵] 
残灯孤枕梦 
平平◎仄仄 
轻浪五更风 
◎仄仄平平[韵] 
这一体的字数是66755,很规整的句式,一韵到底,上片两结句多用对仗(起句愿意对仗的也可以对,但不要对僵了)。这一体里最著名的作品是晏几道的这首: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此作精致秀雅,清婉缠绵,是思念歌女小苹的作品。上片以“梦后”“酒醒”为互文之句起笔,“高锁”“低垂”既是指外物亦是指内心,这是当前之景;接着说“去年”,春恨来时,那么可想,前面酒醒梦后的当是今年春恨来时,勾连自如,全不着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紧扣“春恨”时节落花、微雨的特点,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之孤冷作结,情绪暂一段落。下片再转一笔,“记得”承前启后,由去年再往回溯,厉害吧,短短几十字的小令,前后跨越好几年。小苹出场了,关于她的正面描写只有两处:两重心字罗衣和琵琶弦上说相思。衣服精致,琵琶动人,那“相思”二字出自她的手,入了小晏的心。然后呢?小晏爱上她了么?没写,小晏甚至没有写他有多深的相思,而是宕开一笔,去写明月彩云,飘然作结。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他什么也没说又什么都说了,你可以去猜测,去假设——相思有多深?明月彩云知道,琵琶弦儿知道,N年后的去年,小晏独立落花想着她;N+1年后的如今,小晏酒醒梦后还在想着她,想着小苹,想着小苹的琵琶。。。这相思得有多深啊!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此作有两处名句是“偷”来的。上片结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化自翁宏《宫词》原句,一字未改,但用得准确而巧妙,浑然天成;而下片则化自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之第一》,“罗衣”“彩云飞”皆出自此作,但其心思婉转细腻之处,化而出新,就是本事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贺铸体: 
又一体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贺 铸 
巧剪合欢罗胜子 
◎◎◎◎平◎仄 
钗头春意翩翩 
平平◎仄平平[韵] 
艳歌浅笑拜嫣然 
◎平◎仄仄平平[韵] 
愿郎宜此酒 
仄平◎仄仄 
行乐驻华年 
◎仄仄平平[韵] 
未至文园多病客 
◎◎◎◎平◎仄 
幽襟凄断堪怜 
◎平平仄平平[韵] 
旧游梦挂碧云天 
◎平◎仄仄平平[韵] 
人归落雁后 
◎平◎仄仄 
思发在花前 
◎仄仄平平[韵] 
这一体的数字是76755,比66755的更富于变化感,而且没有对仗要求了,写起来会觉得更轻松。 
这一体的代表作,我个人不大喜欢方回这首,我喜欢的是老苏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老苏此作,放现在一些评论家的手里,必定是“不够驯雅”。上片从喝高了开始写的,在座的爱酒者不少,“醒复醉”三字几人经历过?若要醒复醉,必须要先醉复醒(我最初背这首词的时候,一直背的是醉复醒,觉得这样才逻辑),呵呵,这得多好的酒兴啊!如果是从傍晚开始喝,先喝到醉,再到醒,再到醉,这肯定得弄到半夜了。“仿佛”二字,带着浓浓的酒意吧。醉熏熏的回了家,如何?看门的孩子鼾声如雷,敲门也听不到,半醉的老苏怎么办啊?倚杖听江声。这一个动作,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洒脱。。。 
过片似乎是与“听江声”脱开了,因为并没有直写江水哗哗流之类“听”到的东西,但我们却知道他是在听,江涛声中,老苏在沉思,在思索他的人生。“恨”字看似突兀,但想想老苏的经历、此时的境况,也就不奇怪了。他恨什么?他恨他自己的人生不属于自己(谁不是啊),从小到老一直在苦苦的追逐着,求取着自己的功名,追逐着自己的政治梦想,结果呢?一锅粥!人在顺心的时候就不会这么定下心来反省自己的,只有郁闷的时候才会。老苏的心情在思索中得到平复,如果他眼前的江水:夜深了,风停了,江上的细纹都平静下来。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刻,老苏想啥?驾一叶小舟,跟这个纷扰的尘世说拜拜,江海寄余生。 
据说此作发到朋友圈里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当时黄州的地方官看到了赶紧在群里@了老苏,问他还好么。得到确认回复后还不放心,又派人跑到临皋去看看老苏到底在还不在,因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两句,但容易让人产生遐想了:要么他驾舟逃亡了,要么他自我了断了。无论当时以犯官身份贬居黄州的老苏选择了哪一种,黄州地方官都觉得摊上大事了,所以他需要确认一下老苏还在不在,还活着么。。。 
 
 
扯远了,再回到【临江仙】,还有一种也蛮重要的体例: 
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张 泌 
烟消湘渚秋江静 
◎◎平◎平◎仄 
蕉花露泣愁红 
◎平◎仄平平[韵] 
五云双鹤去无踪 
◎平◎仄仄平平[韵] 
几回魂断 
◎平◎仄 
凝望向长空 
◎仄仄平平[韵] 
翠竹暗流烛泪怨 
◎◎仄◎平◎仄 
闲调宝瑟波中 
◎平◎仄平平[韵] 
花鬟月鬓绿云重 
◎平◎仄仄平平[韵] 
古祠深处 
◎平◎仄 
香冷雨和风 
◎仄仄平平[韵] 
这一体也是产生比较早的,是从最原来和凝那一体把结句改成九字句继而变成四加五的,是之后所有上下片各五句的体例的始祖体,不过后世作品并不多见。前不久我见过一位老先生用此体写了一组游记式作品,跌宕起伏,词味浓郁。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练练手。 
 
 
2015-5-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