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50-新安 
 
1、 问答: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慢》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万俟咏《昭君怨》 
 
“欲知”句辞意顿转,写突接京都恋人诗篇,抒发相思。以“共有”二字将天涯两地愁心双挽,借用恋人诗篇中丁香、芭蕉之意象,巧妙回复恋人。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 
 
 
“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这暮云是心中不去的愁云。 
 
2、正提顿: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带愁是顿;夜语是顿。为什么落红带愁流去,因为回忆起剪灯深夜语的甜蜜情景。 
 
逆提顿: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吴文英《浣溪沙》 
 
燕归愁是顿,玉纤是提。燕子方归,相对生愁。然后描述了二人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开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恋,不忍分离。 
 
3、对照: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和如今的愁对比,有着不同滋味。以前无愁是虚张声势地说 愁,现在真正有愁却要掩饰,表面淡定,转移话题,叫人有此地无声胜有声感触。 
 
4、透过: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 
 
夕阳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大江流,则更深一步,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5、翻转: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程垓《水龙吟》 
 
我如今并不怕花儿瘦损,只发愁自己的身心衰老困惫。一种情况是前一意是副, 后一意是正。或者说前面一句是陪衬,后面一句是主要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