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每期作业] 2017年10月诗班作业

查看: 3973|回复: 21

[每期作业] 2017年10月诗班作业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发表于 2017-10-12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太极图 于 2017-10-14 20:54 编辑

        诗班本期作业:

      

       题目: 《诗经》阅读赏析一篇。
                          大家可以在《诗经》阅读基础之上,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篇进行深度解析。
           截止时间:10月17日晚24时,每人一篇。


                                                                                               诗班教研组     2017.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秋@韵

采薇
先秦 · 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
前一段时间学了一首歌[采薇],特意找出这一篇试着解析一下,言浅意穷,不对之处望老师同学指点,谢谢。


薇:野豌豆的一种,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莫(mù):通“暮”,此指年末。
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聘(pìn):问候的音信。
刚:坚硬。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无。盬(gǔ):止息,了结。
启处:休整,休息。
孔:甚,很。疚:病,苦痛。
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君子:指将帅。
戎(róng):车,兵车。
牡(mǔ):雄马。业业:高大的样子。
定居:犹言安居。
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小人:指士兵。腓(féi):庇护,掩护。
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雨(yù)雪:下雨。雨,这里作动词。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此诗大致作于西周。整首诗两部分六小段,主要讲述边疆战士思乡、爱国情怀。
第一部分(前三段),以薇兴起,由薇菜的发芽,旺盛到老去不能再采摘来比喻人的一生。春去秋来,年年岁岁,人与物一样经历着时间的更替,风雨的洗礼。
前三段采用诗经常用的重叠手法,前三段的第一句都是由‘采薇采薇’来引出下文,给读者展现了一副凄苦的边疆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士兵在荒坡上边摘薇菜边思乡的情景。他离家已经很久了,多想回去看看亲人,可是作为一个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使命,他多么希望战争结束,希望太平盛世啊!
试解读如下:
薇菜刚刚冒出嫩芽我就开始采摘了。从早到晚,我手里摘着薇菜,心里想着亲人,何时才能回乡啊!因为敌人的入侵,使得我远离家乡来此征战,如今有家等于无家,造成这一切的都是那可恶的猃狁人。
转眼薇菜叶肥茎嫩,我的思念如野菜一样疯涨。在这缺衣少食的边塞,谁能够帮我捎一封书信回家啊?
再一眨眼十月了,薇菜叶老根粗不能食用了,然而战事依旧,再这样下去,我还有望回家吗?

第二部分(后三段),战士的思绪拉回到眼前,以赋的手法描写当时的战况,一扫之前的忧愁。现在啊,我要好好应战,争取早日凯旋。情绪陡然一转,以高昂的姿态应对眼前的窘迫。
看那满山的棠棣花鲜艳茂盛,多像我军的阵容:主帅威武,战车高大,士兵抖擞。将士们齐心协力,为守边疆夜不卸甲。这样高涨的士气怎不捷报频传胜利班师呢!
回想当初参军时,在村头杨柳树下佳人与我依依惜别,泪眼相望。而今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陪伴我的只有这漫天飞舞雪花。一路走来种种艰辛谁能体会?(画外音:临近村口,我的她翘首倚门,我加紧步伐,一双儿女已经半高了看见老爹飞奔而出,炉子上,一壶老酒正滋滋的冒着热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作业:
《国风•召南•甘棠》赏析

《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本诗劝人不要砍伐甘棠树,表达人们对召伯的纪念。《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一、字、词注释:
1、蔽芾(fèi费): 芾:盛貌;蔽:谓可蔽风日也。“蔽芾”是矮小茂盛的样子。
2、甘棠: 甘棠是树木名,又名棠黎、杜梨,是一种很矮小的树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3、翦:同"剪",伐,砍伐。
4、召(shào邵)伯:即召公,姬奭,史称燕召公,封地为召。
5、茇(bá拔):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6、败:伐,毁坏。
7、憩:休息。
8、拜:是“弯曲”的意思。
9、说(shuì税):读为税,税即税驾,停下车子休息叫税驾。

二、析赏
按照一苇老师写作指导课中所讲得,字词搞清楚了,对诗的内容就有了大概的了解。
1、译文:
本篇共分三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甘棠之树虽矮小茂盛,不可剪伐其枝条,因为召伯草舍建于此。茇,即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甘棠是树木名,是一种很矮小的树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因为此树与召伯有关,所以这棵树也闻名了。古人早有“爱屋及乌”之说。至于是甘棠,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在于它与什么样的人相关。与召伯相关的东西,令人喜爱。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败”是“折断”的意思。“憩”是“短暂休息”的意思。
本章的意思是:甘棠之树虽矮小,不可折断其枝干,因为召伯曾在此休息。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拜”是“弯曲”的意思。这里的“说”字,有几种读音,我们这里读作“税”,是“住宿”的意思。
本章的意思是:甘棠之树虽矮小,不可动摇使弯曲,召伯曾住宿即在此。

2、写作分析:
本篇共三章,细读发现其中含有递进关系。每章首句是相同的。第二句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甘棠的伤害程度的描写:
勿翦--勿伐,(齐根砍伐)
勿翦--勿败,(折断,坏其枝叶)
勿翦--勿拜,(攀援使其弯曲)
可以看出,这三章对甘棠的伤害程度是递减的。动作越来越轻,而爱戴却越来越厚。因为百姓对召伯的敬重和爱戴,所以对与之有关的树 ,不仅不能砍伐,甚至折断和弯曲都不能容忍。这并不是一种平常的爱屋及乌 ,而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在《甘棠》这首诗里 ,人们爱着召公曾经休息过的这棵甘棠,而对那个仁民爱物的召公的爱就隐含其中了 。这就是以实写虚的手法。

第三句的不同之处在于:
召伯所茇。(建草舍)
召伯所憩。(曾休息于此)
召伯所说。(曾居住于此)

首章曰"所茇",茇是居住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次章曰"所憩",憩是休息 ,休息是较短时间内的状态;末章曰“所说”,“说”读为税,税即税驾,停下车子叫税驾 ,停下车子的时间比休息片刻的时间还要短。 由居住到休息再到停车,行为愈来愈简。从中可以体悟召伯从不烦扰百姓,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听讼决狱、搭棚过夜,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的施政之风。同样,这组表示召伯行为的动词也像上组动词一样 ,表现了人们对召伯的无上敬仰之情。

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物象虽简单,但寓意深远,真挚恳切。爱屋及乌,将爱慕之意说在甘棠上,而又写乌不写屋,又见其含蓄,是运实于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幽谷居士  作业:

诗经《月出》赏析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1];舒窈纠兮[2],劳心悄兮[3]。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4];舒忧受兮,劳心慅兮[5]。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6];舒夭绍兮,劳心惨兮[7]。

【注释】

[1] 皎:洁白。佼人:美人,“佼”同“姣”,音jiǎo,美丽、美好。僚:liǎo,美好的样子。
[2] 舒:缓慢。 窈纠:yǎo jiǎo,迭韵连绵词,形容女子身段苗条,体态轻盈,柔美多姿。
    下文的“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体态优美的迭韵连绵词。
[3] 劳心:忧心。 悄:qiǎo,忧愁的样子。
[4] 皓:明亮。 懰:liǔ,美好的样子。
[5] 慅:cǎo,忧愁的样子。
[6] 照:明亮,作形容词。燎:liáo,指人妩媚明丽、光彩照人。
[7] 惨:通“懆”,音cǎo,忧愁不安的样子。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
一位曼妙的姑娘。
她那轻盈的倩影,
在我的心中荡漾。

多么明媚的月光,
一位婀娜的姑娘。
她那迷人的芬芳,
弥漫在我的心上。

多么美好的月光,  
一位可人的姑娘。
撩拨着我的心房,
使我如此的忧伤!

【赏析】

《月出》出自《诗经:陈风》,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月出》的作者应该是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眼光观照月亮,是第一个在这个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把它丛“远在天边”拉到了“近在眼前”。

  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非常之多,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他们如何变换视角,变换形式,变换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月出》的意境也是迷离的。正如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看到冉冉升起的明月,便勾起了他对情人的思念。虽然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但它普照着一切,笼盖着一切 。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心上人此刻在月下踟躅婀娜的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真是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各章的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唯独末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由“佼人”在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了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寒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的思念着自己。此情此景,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月出》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 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

  《月出》全篇共为三章,每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几个字,叫做重章叠句,也是《诗经》的一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无限作业:
解读《诗经》之•《凯风》篇
写字:苏无限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首先查一查几个生僻字的读音以及含义。
棘,读音:jí。小枣丛生者。——《说文》
夭夭,读音yāo:桃之少壯也。凱風傳曰。夭夭、盛皃也。月令注曰。少長曰夭。此皆謂物初長可觀也。——《说文》
劬,读音:qú。《說文》勞也。《玉篇》劬勞,病也。《詩•小雅》之子于征,劬勞于野。《傳》病苦也。
睍睆,读音:xiàn、huǎn。鸟色美好或鸣声清圆。

解读完以上这几个关键字,对于全篇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一些了。

悠悠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芽,树芽清新娇且嫩,看我母亲多辛劳。
悠悠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温婉又明理,儿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之水甘又凉,在那浚浥之石旁。儿子七个成长慢,累我母亲真辛劳。
婉转黄鸟枝头鸣,音色优美耐人听。儿子七个已长大,无人宽慰慈母心。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几个片段,唱出了一曲母爱的赞歌。
本诗通过孩子从“棘心”小树芽,到“棘薪”粗枝条的成长过程描写。
她既没有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琐细,也没有黄景仁“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悲痛。
母爱就那么无私的呈现在眼前。母爱像灯泡,发光发热为了谁?
小小的黄鸟儿,她对母爱的报答,又能又几许呢。
十年养育,是一首吹枣成薪之歌;千里惦念,是一首子归啼血之歌。
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孩子,从我们还是一个小树芽的时候,一直抚养到枝粗叶壮,而母亲自己却悄然老去。。
养儿防老,果真其然么,不是。母亲并不这么想,如果这样母爱就不能说是伟大了。
儿女天生是母亲的债,背着自己到处卖。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多少人成了开山的沉香、卖身的董永?“不信且看檐前水,点点滴下不入池”。
母思儿事如流水,儿思母爱像风吹。
文中,寒泉之水(母爱)无私的滋润着孩子,而母亲鬓边而生悄然的白发更是她一生无怨无悔辛劳付出的写照。
小小的黄鸟儿尚且知道用歌声宽慰母亲,而作为儿子,却不能宽慰母亲
这是作者午夜梦回后的反省和自责。作为儿子他已经深切的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恐慌和焦灼。
怕母亲老去,怕自己来不及行孝。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哈,不过这篇文章本是母爱之歌。其艺术成就更是千年绝唱。

最后再贴一首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与诸君共赏: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图 于 2017-10-12 23:18 编辑

北堂种萱作业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形容花朵怒放,美丽繁华。
灼灼:色彩鲜艳如火。
之子:姑娘。
于归:出嫁。
宜:和顺,亲善。
蕡(fen~焚)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这里指桃实肥厚。
蓁(zhen~真)草木茂盛样子,这里指桃叶茂盛。

赏析:全诗分三章。每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以桃花起兴,花,果,叶做比,由花开(鲜艳的桃花比作姑娘,要嫁人了)——果实(对婚后的祝福,桃花开后,自然结果)——果落叶茂(桃树硕果累累,枝叶茂密,象征生活美满,幸福和谐)诗意渐次变化,做到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层层递进,极有层次。通过对桃花外在“美”和“宜”内“善”相结合,表达了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向往,语句自然浑成,极为优美,极为精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均作业:
试析《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原文:
隰有苌楚
作者:佚名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字:

隰:(xi) 低湿的地方。

猗:(e,yi) 现代中文常读yi,古代读e,美好。

傩:(nuo)柔美。(佩玉之傩)

夭:(yao) 草木茂盛美丽。

词:

苌楚:藤科植物,今称羊桃。其果实,由绿色至黄色,通常略有酸味,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猗傩 柔美、盛美貌。通婀娜

句(今用语):

湿地里长着羊桃,繁叶茂盛的枝。

光胜丰美的草木啊,我多么羡慕你们无知。

湿地里长着羊桃,婀娜美丽的花。

光胜丰美的草木啊,我多么羡慕你们无家。

湿地里长着羊桃,柔顺光洁的果实。

光胜丰美的草木啊,我多么羡慕你们无室。

章:

全诗三章,以兴入手。描写了诗人身遭桧破战乱,在逃亡途中,见到湿地里长满了羊桃,触景伤怀。第一章写羡慕羊桃“无知”。无知多好啊,无知则无忧愁;第二、三章写羡慕羊桃“无家”,“无室”。羊桃无家、无室则无拖累,无牵挂。因而枝旺、花艳、果硕。

赏析:

全诗悲叹诗人飘零的身世远不如羊桃,他是一个有家室子女的人,在战乱时期,兵荒马乱,食不裹腹,怎么有能力养活妻室儿女呢,正是因为诗人忧愁之深,拖累之重,所以一看到羊桃,就能抓住其“无知、无家、无室”的特征,反复咏叹人不如羊桃,从而羡慕羊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图 于 2017-10-14 14:36 编辑

周南 汉广赏析
文:翦翦风
汉广
先秦:佚名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①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永:水流很长。
④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众也,秀起之貌。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
⑦秣(mò):喂马。
⑧蒌(lóu):草名,即蒌蒿
南方那高大挺直的树木啊,不能在树下乘凉休息。汉水边那个游玩的美丽女子啊,我却不能够追求爱慕她。汉水苍茫广阔,不能游泳渡水而过。汉江渊源流长,我想乘筏渡过也不可能。
错落杂生的灌木丛,我砍伐着那长长的荆条。如果她能嫁给我,我要快快喂饱马儿去迎亲。然而广阔的汉水,那么宽那么长,阻挡着我,怎么也过不去。
诗歌的音韵流美,如诉如泣,翻译成现代文字,往往失其神韵。我试着翻译了一下,很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那个几千年前为爱痛苦辗转的灵魂,请原谅我的失敬。
汉广的意思并不深奥,还是大量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反反复复的强调了不可休思,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方思。四个排比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渲染出了一种冷到骨子里的绝望。这种不可能,表面上是汉水迢迢,我不能涉江而过,其实,暗示的是一种身份上的云泥之别吧!有些遇见,一眼千年,却注定无缘。
在诗经里,有很多关于爱情的名篇,比如关雎,蒹葭,野有死麇等等。大仲马说过,没有痛苦就没有诗歌。而爱情的痛苦,尤其能催生出绝唱。蒹葭里表达的女神全程高冷,只在深秋的早晨留下一个神秘莫测的剪影,让作者困在秦风里痛苦膜拜。这首汉广,好歹有几分烟火气。主人公还痴人说梦的幻想着他暗恋的女子能嫁给他。可是,残酷的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不可休思,不可求思!!
想起木心的诗:
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   爱一个人。汉水边的那个女子,你永远不会知道,有个人,在江边,已经等了你三千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发表于 2017-10-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轻云淡作业:
《诗经 秦风 无衣》赏析
原文: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译文:
        兄弟,怎么可能没有外衣穿呢,兄弟们的衣服是共享的,我的就是你的。不但同穿衣服,还要一起修理兵器打敌人,你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
     兄弟,怎么可能说没有棉衣穿呢,天冷了,兄弟们的棉衣是共享的,你的就是我的,不光棉衣共享,我们还要准备好兵器上战场,打仗的时候齐心协力生死与共。
    兄弟,怎么可能没有裤子穿,兄弟们的裤子是共享的,他的就是你的,。不光同穿一条裤子,我们还要整理好兵器和铠甲,不管去哪里打仗,我们都会一同前往,生死不弃。
       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篇描写战友情的文学作品能超过这首诗的。很欣慰《我是特种兵》竟然把这首诗作为了该剧的主题歌,高亢激昂。
      赢氏家族最早是效力于西周的,在甘肃一带与胡人作战,军服是仿制胡人的服装,也叫戎服,铠甲主要是鲨鱼皮和犀牛皮制成的,衣服多为是粗棉,皆由西周提供。后来赢氏成为了独立的诸侯国,依然要跟胡人打仗,失去了西周的后勤供给,军服远远不够用,敌人或是战友死了,活着的需要把死者的衣服裤子脱下来穿,里面的不统一,只有外面的铠甲是统一的,以便打仗的时候分清敌友。后来赢氏逐渐强大了,纺织业才得以快速发展,士兵们才有了统一的军服。
       我本秦人,秦地同穿一件外衣,在我上学时期还有,女同学之间关系好的,外衣总是互相穿。能够同穿里面的毛衣,秋衣,那关系就更进一步了,一般都是家里的亲姐妹会轮流穿。同穿一条裤子,那就只能具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才会共同穿。在贫穷的秦岭山区,20年前确实有不少人家只有一条像样的比较贵的裤子,谁需要外出或是走亲戚,谁就穿上,回家立即脱下来,以免穿坏了,因为买不起新裤子。
        诗歌的第一段,战友们外衣共享,同仇敌忾。第二段加深了这份战友情,天冷了里面穿的棉衣一样共享,而且落实到了行动上,打仗的时候战友们生死与共。第三段战友情已经升华到了一家人,只有一家人才会同穿一条裤子,打仗的时候即便是送死,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兄弟。
       “穿一条裤子”,这句话今天依然在使用,说谁和谁关系密切,这话已经不足以表达密切的程度,只有说他俩穿一条裤子才可说明。我特意查这句话的出处,没有记载,我想也许正是来源于“与子同裳”吧。
        同穿一条裤子,秦国的士兵已经完全跟亲兄弟一样了,还天天唱着这首军歌,互相鼓励,更加深了彼此的兄弟感情,团结就是力量。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这首军歌多少也算是一点证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发表于 2017-10-1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7-10-15 22:07 编辑

兰的作业:
草虫
喓喓yao草虫,趯趯ti阜螽fuzhong。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gou止,我心则降xiang。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chuo。
亦既见止,亦既觏gou止,我心则说yue。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gou止,我心则夷。

注释
  ①喓喓(yao):昆虫鸣叫的声音。草虫:蝈蝈。 ②趯趯(ti):昆虫跳跃的确样子 。阜螽:蚱蜢。 ③忡忡(chong):心里跳动,形容心里不安,心神不定。 ④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⑤觏(gou):相遇,遇见。 ⑥降:放下,安定。 ⑦言: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蕨:一种野菜,可食用。 ⑧惙惙(chuo):忧愁的样子。 ⑨ 说(yue):同“悦”,高兴。 ⑩嶶:一种野菜,可以食用。 ⑾夷:平静,安定。

译文
草虫喓喓在鸣叫,蚱蜢四处在蹦跳。 久未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不安宁。
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相遇在这时, 心里安宁不忧愁。

登上高高南山坡,采摘鲜嫩的蕨菜。 没有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真难熬。
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相遇在这时, 心里喜悦乐陶陶。

登上高高南山坡,采摘青青的嶶菜。 没有见到心上人,心中悲伤难言说。
已经见到心上人,终于相遇在这时, 心里平静又欣慰。

赏析

《诗经》有:风雅颂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这首《草虫》即是当时的民歌。

既是民歌音乐性是不可少的。读来上口,抑扬顿挫。还有旋律的复踏。有如送别曲的阳关三叠。这首诗也是三叠。每一节的字数都一样,在吟唱时,旋律应该也是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每一节几乎相同,只是换了三个不同的劳动场所,和先后三种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三种反应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心理渐变的过程。从开始的忐忑,到感情更近一步煎熬,到最后的不能割舍。层层递进。

简单的内容,直接的表达,配合简单优美的旋律这是好的民歌适合大众广泛传唱的基本条件。

其实民歌大多是这种最朴实的情感。包括我们现代的民歌也如此。

如陕北民歌《想亲亲》

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那软,
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
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
煮饺子我下了一锅山药那个蛋。。。。

只是现代民歌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跟注重细节性和轻松诙谐而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图 于 2017-10-17 20:36 编辑

水边沙外作业

驺虞(先秦·诗经)  
《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 ,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 。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一章)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二章)

注释
⑴驺(zōu)虞(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 理鸟兽的官。
⑵茁(zhuó):草木茂盛貌。葭(jiā):初生的芦苇。
⑶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发:发矢 。一说“驱赶”。五:虚数,表示数目多。豝(bā):母猪( 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⑷豵(zòng)小猪。豕生六月曰豵。——《本草纲目》
赏析:
此诗为赞美驺虞而作,但对赞美的对象即“驺虞”所指尚存较 大分歧。分歧一,此诗是赞美为天子管理鸟兽的小官吏的 诗歌。分歧二,此诗是赞美猎人的诗歌。分歧三,认为这 首诗是歌颂文王教化的诗作。
综观上述三种观点,都各有其理。但从题目下那段小序来看,此诗应当属于第三种观点,即以此歌颂文王教化,歌颂国家统治者的神圣与仁政。因为管理者的仁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和大自然是一个道理的。
全诗两章,第一章“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讲述的是春天的芦苇生长茁壮,拨开茂密的芦苇丛,可以看到成群的母猪,“壹发五豝”形容数量众多,多的程度是猎人“壹发”拉弓搭箭能射“五豝”。于是诗人赞叹道:啊啊!那是因为有不食生物的仁兽驺虞的护佑才会出现如此繁盛的局面啊!
第二章“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与第一章只更改了两个字“蓬”与“豵”,蓬是蓬蒿,豵是六个月的小猪。这一章讲述的是到了夏天,拨开茂密的蓬蒿丛,能看到许多刚出生不久的小猪,成窝成窝的,多到只要猎人随便拉弓搭箭,就能“壹发五豵”,于是,诗人赞叹道:啊啊!那是因为得到不食生物的仁兽驺虞护佑才有如此繁盛的啊!

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承文王之化,修身齐家以治其国 ,而其仁民之余恩,又有以及于庶类。故其春田之际,草 木之茂,禽兽之多,至于如此。而诗人述其事以美之,且 叹之曰:此其仁人自然,不由勉强,是即真所谓驺虞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心作业:
绸缪(读:筹谋,意:缠绕捆束)
作者:先秦  佚名

筹谋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指新郎)。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读除,意青草)三星在隅(读鱼,意东南角),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读谢后)?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意:荆条)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漂亮)者(指新娘),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这是首上古描写关于婚姻的诗词,风趣欢快。我读了十几遍:三星在天、在隅、在户,好理解,交代了婚礼的时间进程。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束薪,束刍,束楚”——结婚的大喜日子,弄这些玩意干嘛呀?
想来想去,大概“束薪”是为了篝火照亮?“束刍”是为了饲喂牛马驴?因为参加婚礼的人多,坐骑也就多呗,不能光人吃饱不管牲口不是?“束楚”束楚麽……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捆几捆柴火吧,黄昏了三星都出来啦,今天啥日子啊?见到了这麽帅气的新郎,新娘啊新娘,你打算怎样待新郎?)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捆几捆草喂喂牲口吧,三星都到东南天了,今天啥日子啊,竟然见到这麽盛大的婚礼。你们啊你们啊,对这婚礼啥感想啊?是不是一样高兴哒?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实在没啥捆了吧?捆几捆荆条吧,不是指干点啥的借口也不好意思留在人家不走是吧?拖到三星照门时,终于见到了这麽美丽的新娘啦!新郎呀新郎,你打算将来怎样待她啊……)

估计这是个没结婚的人,对人家结婚这兴趣这个大啊……不过人家是帮着忙活也帮着高兴

这首读后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失笨拙中的巧,不掩朴素里的华。看来祖先们也城会玩的!
因为年代太久远,我无法揣摩上古先人的意识和言语风格。也许“束薪,束刍,束楚”不止是表面字义那麽简单,就像“束薪”含意就是结婚,关于束啥的就不去深究了……
作者一石二鸟,既做到了以物起兴,又含义扣合主题。我不大喜欢诗经,感觉太磨叽,但确实折服古人的文思,就像芦荻和一苇老师说的,区区几字之差,竟然能把一件事,一种心情跃然纸上这是我遥不可及的。我想我要学习的该是古人的含蓄,隐喻还有胸怀不像现在的人,结婚就会说“我爱你,我爱你……”结果一转头就离了更有甚者,看到人家结婚了 那个羡慕嫉妒恨啊,甚至假借闹洞房的机会,把人家老婆拐跑了……跑题了不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芦荻01 作业:
《“媵”有离愁可怨谁?》

——《诗经》(江有汜)赏析

《江有汜》原文:
      
     小序:“《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间有嫡不以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

嫡:封建宗法制度指正妻。
媵:(ying硬):本篇指陪嫁之人。
汜:(sì四):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归:荣归故里。
不我以:不带我。
渚:(zhǔ主):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不我与:不与我相聚。
处:忧愁。“'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沱:(tuó驼):江水的支流。
过:至也。一说度。
其啸也歌:啸是唱歌没有谱和调的意思。有“狂歌当哭”的含义。一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

[译文]:
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关于此篇,解析繁杂,莫衷一是。 据百度百科:这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本人则认为,远非弃妇怨诗这么简单。因为从小序管中窥豹,似乎或可略见一斑。
     特别是十分扎眼的“媵”字的出现,使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了周朝的“媵婚制”。
      据《春秋公羊传·庄公十年》记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这是古代史书对媵婚的记载,具体来说,就是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即嫡妻),女方以“侄”或“娣”随同出嫁,同时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侯国的女儿陪嫁,也各以侄或娣相从,这就是所谓的“诸侯一聘九女”。这些随嫁的女子统称为“媵”,相对于嫡妻而言,她们就是庶妻。关于“九女”之“九”,好多人认为是表示数量多,不必坐实。其实,古代史书尤其是《春秋》等书记载史实是非常严谨的,“九女”是这样计算的:诸侯娶某国之女为妻时,女方两个同姓之国也各送一女从嫁,此二女称为“媵”;这样已有三女,而此三女又各有两女(侄、娣)陪嫁过去,这样就有九女,也就是所谓“一娶九女”、“一聘九女”。按照当时的礼俗,“诸侯不再娶”,嫡妻死了,就由媵顶替。
     
      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对于女性束缚与摧残是现代社会无法想象的,不管这“媵”的反抗是:“其后也悔”,“其后也处”,还是“其啸也歌”,皆都无法摆脱孤独离弃的命运。那些发自内心呐喊,终究是被动的、苍白的。她们或许还没有认识到,造成这种人间悲剧的,不是她们的“嫡”,也不是“夫”,而是腐朽的封建宗法社会制度。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觉醒的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本篇就其写作技巧而言,延续了《诗经》的一贯风格。几字之差,顺成脉络,以江河支流起笔,赋中有比,比里带兴。首尾相贯,浑然天成。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悦的作业:
《诗经 木瓜》赏析(和悦)

【原文】

投我以木瓜①, 报之以琼琚②。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③。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④。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投:投送。
②琼:美玉。琚(ju)佩玉。
③瑶:美玉。
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译文】

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琼瑶不单是回报,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琼玖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赏析】

《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短短54个字,就有两个词不认得。一个是琼琚:一种美玉。另一个琼玖,泛指美玉。《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三章基本重复。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搞明白一节就全明白了。木瓜、木桃、木李基本上是同一植物,琼琚、琼瑶、琼玖都是美玉。这三节也简直跟抄的一样,没有区别。在创作手法上,我认为这首是赋比兴相结合的。诗人因别人送了一个木瓜起兴,然后用赋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表达了一种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的思想感情。又用琼琚、琼瑶、琼玖作比,表达了这种感情的美好纯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镯作业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⑴皎皎:洁白的样子。
  ⑵场:圃、菜园。苗:豆苗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译文
洁白骏马小,吃我圃中苗。绊马拴缰绳。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至,于此乐逍遥。
洁白骏马小,吃我圃中叶。绊马拴缰绳。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至,共此心意惬。
洁白骏马小,飞快飘然至。堂上为公侯。安逸无期止。游乐需谨慎,隐世实可惜。
洁白骏马小,空谷飞身跑。喂马草一束。君德似玉宝。别后莫吝信,别远我之好。

读后简析
  本文是一篇惜别之作,无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还是 “失朋友之所作也”,抑或“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这些暂且放下不提,但看主人殷殷留客之情意,真诚所致,感人至深。
为留住贤者,主人想尽办法,让贤者的白马驹吃园子里的豆苗豆叶,贤者欲离去,主人又千呼万唤的用绳子绊住马足,拴上缰绳,目的就是要延长贤者在此快乐逍遥的时间,这是何等的痴情啊!主人为何如此?文中已有介绍,贤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安帮治国之策,可以为公爵,安逸享乐无有尽头,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因为贤者德高望重,主人十分渴望与之交往至深,千万嘱咐,你若别去,一定不要吝惜给我来信,别疏远了我的拳拳之心。看来,尽管主人痴心一片,但贤者仍没有留住,多少有些许遗憾。
文中诗语循环往复,人物刻画形象鲜明,诗脉流畅,感情真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互使用,学习欣赏,喜不掩卷。

画外音:
回到现实中,如今人与人之间,情如海深还是比纸薄?个中滋味,相信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学习诗文,品味真诚,仰俯之间,善举无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未作业
《诗经.小雅.白驹》
先秦:佚名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皎皎:毛色洁白貌。

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藿(huò):豆叶。

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逸豫:安乐。

优游:义同“逍遥”。

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生刍(chú):青草。

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遐心:疏远之心。


白色骏马。比喻贤人、隐士。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后汉书·崔駰传》:“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驹之所从。” 宋陆游《寄题胡基仲故居》诗:“浮云每叹成苍狗,空谷谁能絷白驹。” 清钱谦益《父国光先赠中宪大夫河南归德府知府加赠太常少卿仍前阶制》:“皎皎白驹,世咸慕逸民於空谷。”

2. 《诗·小雅》篇名。

《诗·小雅·白驹序》:“《白驹》,大夫刺 宣王 也。”郑玄笺:“刺其不能留贤也。”

3. 用作赠别贤士之辞。白驹远志,古人所箴。”白驹。”

4. 比喻流逝的时间。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覩此白驹弹指,岂堪华发蒙头。”王横《哭子美》诗:“白驹惊电驰,人生本如寄。”

尽管释义有诸多解释,还是愿意以自己的第一感觉诠释一下


雪白的小马儿
吃我场上的青苗
栓起它栓起它啊
延长欢乐的今朝
那个人儿那个人儿
曾在这儿和我快乐逍遥
雪白的小马儿
吃我菜园的豆叶杪,
拴着它呀拴着它,
延长难忘的今宵,
那个人儿那个人儿
在这儿做客真曼妙
雪白的小马儿
欢闹腾跳,
愿如你家公子你家王侯
永得安乐
畅快优游,不思归兆
雪白的小马儿
回到山谷去了
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个人啊和玉一般美好
别忘了给我捎个信啊
别有疏远我的心啊
你知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花园作业:
原文:
《国风·唐风·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词句注释
⑴羔裘:羊皮袄。羔:羊之小者。
⑵袪(qū):袖口,豹祛即镶着豹皮的袖口。
⑶自我人:对我们。自,对;我人,我等人。居(jù )居:即“倨倨”,傲慢无礼。
⑷维:惟,只。子:你。故:指爱。或作故旧,也通。
⑸褎(xiù):同“袖”,衣袖口。
⑹究究:心怀恶意不可亲近的样子,指态度傲慢。

白话译文:
你穿着这种镶有豹皮袖口的羊皮衣服,竟然对我们如此的傲慢无礼。难道你就这样目中无人吗?我们可是你的老朋友啊。
你穿着这种镶有豹皮袖口的羊皮衣服,竟然对我们一副傲慢的模样。难道你就这样目中无人吗?我们可是你的好朋友啊。

读后赏析:
《国风·唐风·羔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从一个为官志得意满人的衣饰和待人的态度写起,讽刺了那些穿着羔羊皮袄豹袖、抛弃故旧的人,突出了官员的傲慢态度和虚伪的高贵下,浅薄的德行。此诗有着民歌民谣的风味。
此诗两章,脉络极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极写卿大夫的服饰之威和对故旧的侮慢之态;后二句则通过自问自答,表现了原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愤不平的情绪,而诗句的语气显得“怨而不怒”,很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
从结构上来看,此诗显得十分简单,艺术上也没有太多的特色,比较明显的也就是反复吟咏、反复唱叹、回环往复的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丝雨作业:

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 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 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 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 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 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丝雨)赏析:
看着这首诗,很自然的就会想到有个成语“投桃报李”,就是你 给我一个桃子我还你一个李子。比喻友好往来,也暗含回报多的 意思。但这里所说的也只是桃子和李子的关系,价值相差也不是 很多,这比较符合我们现阶段的礼尚往来的习惯;而《木瓜》里 却是你给我果子我回报你美玉,这个礼物间的价值相差就太悬殊 了,比“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应该还要悬殊。但这也反映出 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出这美德的悠久,反映出人们对友 谊的珍视。友谊是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 的友情,友谊才能长久。
    另外,此诗的三个章节除了“瓜”“桃”“李”“琚”“瑶 ”“玖”这六个字变化外,其它的字词句子完全一样,这样的重 叠应该是为了造成一种循环跌宕的效果,就像我们现代的歌词也 多有这样上下节词义变化不多,句字重叠很多的。而古诗歌本来 就是用来吟唱的,为了吟唱的美感才会这样的吧,而句子中的虚 词也应是为了增加吟唱效果的需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声雅韵
诗经赏读  琴韵
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年轻枝正好,花开红红开得妙。这个姑娘来出嫁,适宜恰好成了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树年轻枝正好,结的果儿大得妙。这个姑娘来出嫁,适宜恰好成一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树年轻长得好,叶儿茂密密得妙。这个姑娘来出嫁,适宜一家人都好。)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华:古花字。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之,指示代词。①: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蓁蓁:繁茂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宜:和顺、亲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喜欢这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的名句,诵之不忘。清代学者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毫无过当之誉。其二,整齐的四字句朗朗上口,一个十分美好的女子形象浮现眼前。其三,此首也表达了一种价值取向和审美,要做一个贤淑女子必须要内外兼修,方可家和万事兴,幸福美满。孔子称赞《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此首在写法上,运用比兴,用桃树三次变化期来兴起,反复咏唱,意韵深远,耐人寻味。“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醉啦醉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非鱼  
              燕燕
燕燕于飞⑴,差池其羽⑵。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⑷。之子于归,远于将之⑸。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⑹。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⑺,其心塞渊⑻。终温且惠⑼,淑慎其身⑽。先君之思⑾,以勖寡人⑿。[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燕燕:即燕子。
⑵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
⑷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⑸将(jiāng):送。
⑹伫:久立等待。
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
⑻塞(sè):诚实。渊:深厚。
⑼ 终…且…:既…又… ;惠:和顺。
⑽淑:善良。慎:谨慎。
⑾先君:已故的国君。
⑿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白话译文
燕子啊燕子在天空飞翔,羽毛参差羽翼舒张。你今日要回家乡,我送你到郊外路旁。望啊望啊望不见人影,我泪如雨降。
燕子啊燕子在天空飞翔,一忽飞下一忽飞上。你今日要回家乡,我送你到很远。望啊望啊望不见人影,我独自伫立泪儿流淌。
燕子啊燕子在天空飞翔,叫声忽下忽上。你今日要回家乡,我送你远去南方。望啊望啊望不见人影,实在令人痛苦悲伤。

你诚信沉稳,思虑切实深长。温和恭顺,谨慎善良。你执我之手,叮咛我常常想着父王。

《国风·邶风·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 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关于此诗的主人公,众说不一。有的说是庄姜送戴妫的,还有的说是兄送妹远嫁的。因为“归”字本就可以解释为“返还,回”,旧时还可以指女子出嫁。所以如果不是为了考证的目的,两种解释也都说得通。我觉得,既然无法确切的考证,何必纠结这个问题呢。不管谁送谁,欣赏诗歌本身所表达的那种深挚的情感,及流传千古而仍然倍受喜爱,经久不衰的魅力就够了。
这首诗共分四章,前三章采用诗经惯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极力渲染离别。感情质朴,真挚,令人读后也不由受到感染,泣涕欲下。全诗前三章都以燕起兴,分别通过燕羽参差的形态,上下翻飞的动作,及呢喃的声音引起。进而写自己送别时的泣涕如雨,伫立以泣,感情层层递进,诗人仅用寥寥数语(而且期间还有不少重复的字句),就给我们眼前勾勒出了一个画面:燕子一路追随着去送别的主人公,飞上飞下,啁啾不已。主人公看着自己送别的对象远去,望啊望啊,早已不见了人影还是长久伫立,泪落如雨。
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里,一直觉得男子是善于隐忍自己的感情,不愿意落泪的。但是很奇怪我初读此诗就几乎接受了主人公是个男子的说法。如果没有第四章对女主人公品性的赞美和作为补充和佐证。我几乎就把这首诗当成一个男子为自己心爱的即将远嫁的女子送行而写了,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些复杂的情感就更顺理成章了。当然这只是我的胡说八道。

初读诗经,不懂装懂,且时间仓促,匆忙为之,请勿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16 17: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