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46|回复: 2

2015年秋季《一苇读诗词》第十三讲:宋诗柱石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随着大唐谢幕,诗之的盛宴也就差不多接近尾声,该上甜点了——如果说宋诗还有几道能入口可心的甜点的话,那么首席点心师便非苏东坡莫属!
  唐朝末年军阀四起、战火纷纷——战火烧到的地方是一片焦土民不聊生、战火没烧到的地方则是惶惶不可终日,这种大环境之下,如何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万金散去还复来”的豪情?所以唐末经历五代十国这么一通折腾,到宋初时,唐诗的风华早已荡然无存,留给大宋的只有一个病态的、矫情的西昆体还能提提。西昆体上承李商隐,下开宋诗工谨、严整之风气,除了形式的精致细密之外,无论是主题、格调、气韵、情感等等,全无可取之处,无非就是一群偏安一隅的趁俩糟钱儿的文人的无聊呻吟!

  北宋初年,文坛领袖欧阳修力挺苏舜钦、梅尧臣,一扫西昆绮靡之风,上追韩愈、下启东坡,开宋诗革新之先河,亦定下宋诗重说理轻文采之基调。其实欧阳修本人的诗作留下的并不多,亦不是特别出色,但他的诗中有情、平实疏畅,极为上口。挑一首《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在滁州任职两年多,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他对滁州是有着深厚感情的。这首离别的诗没有写惜别、没有写难过,只说“我亦且如常日醉”,我还跟平常一样,该怎么喝怎么喝,但要注意这个“且”字,承上启下全在这一字之中。强颜看花、强颜进酒,我姑且就当跟平常那样的纵情一醉——只是,你们千万别让乐队演奏送别的曲子啊!诗中之情明白了么?

  梅尧臣的诗名很盛,留下来的诗作很多,但前有唐诗之灿烂、后有苏子之高才,梅诗的风采被掩盖了许多。大体后世陆游特别推崇他,再往后就是清末又有人学宋诗才又把他挖出来。其实他对宋诗的意义巨大的、深远的,苏子亦出自其门下。梅诗“覃思精微、深远闲淡”(欧阳修语),不仅格调清迈、情感真挚而且关注社会底层民生,比如流传较广的这首《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其作平实如话,替劳动者作歌,大有元白遗风。

  还有一首《书哀》给我印象十分深刻: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其悼妻伤子的哀恸之情溢于言表,珠沉雨落尚有复得之时,唯人,死了便再也没有了。。。结句“憔悴鉴中鬼”,用韵字极险而极精巧,大家手笔。

  还有首七律《难知》我也蛮喜欢:
    自古难知不遇人,朝为蛇鼠暮龙鳞。——到底什么样的是人才,真是蛮难知道的。
    魏齐客溺箦中死,亭长妻轻胯下贫。——用魏齐、韩信两典,再申被人知之难。
    白石夜歌谁与进,黄金怀印自能伸。——以白石先生不肯飞升与苏秦怀印不示之典,说明时人容易被表面现象所惑,影响对人才的认知。
    丈夫只患无才业,何恨区区逐路尘。——总结:大丈夫只有要才华,不必担心道路的坎坷。此句看似轻描淡写见其“平淡”之性,其实内里不知道咬了多少回牙了

  此作用典精辟、结构巧妙,虽步步深入、层次丰富,却能归于平淡之心,是梅诗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苏梅之后,便是苏轼成名了!苏轼,不世之奇才也!其文、诗、词、书、画、禅、道皆为一时之杰,他的文章自不必说,礼部应试的卷子糊着名字也被梅尧臣与欧阳修一眼看上,只是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而给安排成了第二。那时的苏轼只有二十一岁,早负才名,科场得意,他的仕途受欧阳修的提携而一片灿烂!然而,时运不济,先是母亲去世丁忧三年、接着父亲去世,又是三年,然后而立之年的苏轼碰上了王安石变法,因为反对新政,苏轼以及他的老师欧阳修都受到排挤,不得不离开京师。再后来,辗转数地为官之后,四十三岁的苏轼碰上了历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文字狱之一“乌台诗案”——若不是在文人地位最受尊重的北宋,苏轼肯定此时早已人头落地,我们压根没有机会见到“东坡居士”这个名字。当时因为名气太大,新党务必要置苏轼于死地;但也因为文名太盛,也有大量的有识之士替他求情,即使连他最大的政治敌人、已经致休的王安石也上疏为他乞命,才算免于一死,贬为黄州副团练使(人武部副部长?),文字狱就是这么可怕!苏轼的人生也仅仅是保住性命而已,他的政治生涯到此为止了,往后走的全是下坡路。。。然而,不得意的官场再加上超凡的才华,终于又磨练出一位不朽的诗人——于是有了后世的苏子、可爱的东坡!
  苏轼的诗作相当不少,内容广泛、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以豪迈论,其夸张恣意可直追太白;以婉转论,其轻灵袅娜不让李商隐;以诗说理,有韩愈的意味。天赋、努力、睿智、坎坷人生、活跃的思想再加上那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成就了苏诗的清新豪健、别开生面,成为宋诗中的柱石!
  先来一首说理的:《题西林壁》——题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字面没什么要解释的,前两句写景,虚实相生,高度概括而且极其形象;后两句则是千古名句了:是看山、看景,亦是看世事、看人生,这两句诗往往被后世借用作“当局者迷”的注解。这种以诗说理的风格,明显受韩愈的影响,苏轼是极其推崇韩愈的,曾经在潮州替韩愈写过祭文,而我们惯常说的对韩愈的最高评价便出自东坡之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另外作为庐山题咏的名作,这首诗常常被人与《望庐山瀑布》相提并论。但我觉得《望庐山瀑布》从字句上固然雄奇精彩为不世之作,但其立意比老苏这个到底差了一阶:李白看瀑布写瀑布,只此一景一事;老苏这是看了一群山,写了一个人生、一个世界啊!

  再来个温婉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起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流传甚广,多被用于男女之事上(凡沾了“春”字儿的都被“涉黄”了),其实本意只是一个心情不错的男人,在一个花香月影的春夜,享受着春天的美好,完全不涉黄!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的生活是滋润的,他的内心却还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孤寂,所以最终以“夜沉沉”这样清泠之句收束。此作字句清新,情绪起伏、一波三折!老苏真的太有才了!

  再来个七律吧: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鸿泥雪爪”一词的出处,厉害吧。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联不大工,但确是不以律害意,这两句自然流畅,不工就不工吧!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此联又极工切,呵呵。由现在拉回从前。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以前他们兄弟俩因为马死了,是骑着驴到渑池的,所以说“往日崎岖”,现在回头看看,当时路长人困,那头倒霉的驴还叫个没完。。。

  这是一首应和之作,认识老苏这种才气太大的人总是些弊端,比如你好容易写首诗送他,原本还挺得意的。他按照礼节给你步韵回一首,你一看,原来那首直接撕了生炉子去了。苏辙的原作也算工整好律了,情绪亦十分得当,但给老苏这个一比,完了!后世只有读这首的时候产生好奇,才会想起来去找找子由那原玉看一眼,放下就忘了。苏辙是这个命、章质夫也是这个命,他们费了半天劲写出来的,不过是给苏轼提供了一组韵脚,仅此而已。
  此作精华所在,是其中的禅意,是其中对人生不定的慨叹、对往事旧景的怀念,内涵十分的丰富,令人思索、回味无穷。


  最后再来一首老苏的七古吧: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生于岷山、宦游至镇江。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闻道”二字很准确,听说,并非实景。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中泠泉南边那块大礁石,随波隐没。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站到山顶看风景。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苦留”,呵呵,名气大了有好处吧。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落日江景,大中见细、色彩斑斓。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入夜了,据查那天是十一月初三,新月。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这个“江心炬火”神秘了一千多年,无解。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老苏心里也“怅然”的,开始胡琢磨。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这里的“如此”值得玩味。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谢”是告诉之意:对不起啦江神,我现在还在官场上混着实在是不得已啊,等我有田了就回去,我若还不回去,便如同这江水一般!

  此作作为一首游记诗,写作角度独特、层次丰富,在游览金山寺的作品中算是极佳的了。从起句到“青山多”,前四句写看风景,但并没有真的着实去写风景,而只有“江南江北青山多”这一句很概括的描写算是风景;接着六句到“天深黑”是写景,按照语文老师解鲁迅文章的抠法,“愁、畏、断、黑”等字眼很能透露老苏的心情。再下面八句则是说看到了奇怪的江心炬火,他也在猜测这到底是什么而未果。总之不是人力所为啦,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种东西真的可能给人带来惊讶。后面的牢骚很重,流露归隐之意。要知道,这时候的老苏43岁,他是在被排挤出京城去杭州任通判的路上游寺写的词,理想的失落、政治的担忧、心中的怨怼,都不小心流露了出来。
  诗作围绕“金山寺”来写,却于风景本身着墨不多,而着重写寺以外的东西,写江、写月、写炬火、写心事,纵横捭阖、雄健清奇。还是看的是景,写的是事儿,是人生。他诗中连续用了十个“江”字,并不避重字,为的是突出“江”的意义。这条大江是联系着他的生地与宦游的纽带;这条大江的滚滚洪流冲刷着石盘陀,如同政治漩涡折磨着老苏;大江有落日、大江有新月,大江昭示着全部的日月轮转;而且大江中有神灵,在看着老苏、敦促着老苏——不如归去啊。。。可惜,仕途之于老苏真的是条不归路,而且他此后的仕途悲摧得不行:官儿越做越小、工作地点越来越远,最终客死他乡,果然应了此愿!


  苏轼以其不世之才,带着“苏门四学士”,竖起一座“元佑体”的丰碑,推动宋诗达到顶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家学渊源、诗名亦盛,他的代表作有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以“痴儿”自嘲,可爱!“倚晚晴”虚实结合,晚晴是真,却不可能身倚,只有心倚,妙不可言。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一联立足诗坛,千年不倒!出句源自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对句源自谢谢眺的“澄江静如练”。但化用自然无痕且有所创新。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再用两典,此句“佳人”是指钟子期而不是女子;青眼则用阮籍旧事。一是山水知音、一是美酒青眼。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前面铺垫足了,一句抖出归隐之意:万里归舟里我吹着长笛,我的心啊,早已与白鸥成了盟友!

  这首诗极富代表性,有豪情有诗情、有实景有愿景,快意恣肆,是宋诗诗中的精华,备受后人(特别是清人)推崇。后来以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为主,形成一种风格,史称“江西诗派”,对后来清诗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清朝的文学理论家翁方纲评价说:“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苏黄之外,同时期的王安石、陈师道等人的诗亦不乏佳作,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北宋时期诗作的精华大体如此,后面到南宋以下,好诗就更少啦!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2173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794

表演奖(铜)2表演奖(铜)最佳情侣(铜)最佳情侣(铜)2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首届风云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3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复习,苇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伯阳 发表于 2015-12-30 20:00
来复习,苇师辛苦

伯阳好!多谢支持!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0 18: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