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2|回复: 2

2015年秋季《一苇读诗词》第十二讲:晚唐余晖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唐时期的诗歌在分成了韩孟和元白这样一深一浅、一文一白、一理一情的两大阵营之后,渐渐风平浪静。唐诗在中唐时期达到了格律化的顶峰:律诗、特别是七律已经取代五律成为主流,而且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成为七律的基本要求,这一阶段涌现出有“大历十才子”之称一个诗人群体,他们以钱起与郎士元为代表,工于诗律,造意幽深,对当时文坛有相当的影响。

  咱们先来看一首钱起的
《山中酬杨补阙见访》:
    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薛萝垂。——“日暖风恬”已是成语。“红泉”传说中仙境的泉水,源自东方朔的故事。起句以自然温馨舒服的大环境和色彩斑斓的小环境入手,泛写“山中”之美。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这联太赞了!工整机巧,动静结合。“鹿过”“云来”与“苔还静”“鸟不知”相反相承、相得益彰。从句意上说,紧承首联,进一步写山中之美。
    
青琐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青琐”最初是指皇宫窗棂上的连环雕花图案,此处应该指漂亮的别业。“同心”二字很妙,一语双关,既说了“青琐”,又说了与杨补阙之间的友谊。春山载着酒远远的跟着我们,这一句的味道竟是无法解说的美。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信尊前倒接离。——“接离”是古代无官职人员戴的一种头巾,“离”应该是上面个四下面一个离,系统打不出来。“倒接离”让我想里“醉里簪花倒着冠”之意。尾联在前面美景、逸情的铺垫下,轻轻一转,一个“惭”字说明了一切:真是惭愧身外还有公职的牵绊,不信真能抛开尘碌倾杯一醉!

  此作作为钱起七律代表之,格律严谨,标准的仄起入韵式,无一字平仄有偏差的,亦无拗救之例,足见作者格律功夫已经修炼到家!此作颔联最妙,清新灵动,令人陶醉!诗中层次清晰的写了作者是多么喜欢或者说珍惜这份出尘的生活,诗中的快乐与超然,令人艳羡!

  钱起还有一首五言排律久负盛名,是他参加尚书省考试的试贴诗(高考作文):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在《杜甫绝笔赏析》一文中咱们说过,五言排律在唐朝是属于“应用文”之列的。拜谒官员、国家考试、应制唱和等等,用处相当广泛。此作便是一篇命题作文,五言排律,格律、对仗、用典甚至连六句都是规定死了的,难度那是相当的大。可是钱老兄能在短短应试时间内写出这样婉转、凄楚又空灵隽美的排律,实在是大才。特别是结句,实话说我今天晚上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此作的全貌,以前只知道这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样悠远、缥缈的结句,既暗合了前文的情绪,又虚化了笔意,使得情绪宕开,延伸了诗的意境与情感。

  钱起这样的大才,知道别人把他与郎士元并称表现出了老大不高兴——觉得自己亏了。其实,他的律诗比起老杜的来,除了工美精密尚可圈点之外,其笔力、意境、沉郁都差之甚远,甚至比起他差不多时期的另一位大家来,也差了不少——下面咱们就说说刘长卿。

  刘长卿名列“大历十才子”之外,亦以律诗而成名。他才气有多大我说不好,反正他自己说自己是“五言长城”,这不是一般的自负吧!

  其实刘长卿的作品最出名的是一首小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直接就是一幅淡墨画卷!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犬吠”是亮点,全诗由这声狗叫而活了起来!

  这是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小诗凝炼精密、字字珠玑。而“风雪夜归人”则是千古名句,说不出来的好!我在这里想讨论两句的是关于“风雪夜归人”的理解。从我儿子的《幼儿唐诗》到网上的一些赏析文字,全说这里的“归人”是指刘长卿这个投宿者,我认为是绝对不对的!首先:“归人”而不是“路人”,题目说的很清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说遇到下雪住到“芙蓉山主人”的家里,那么“芙蓉山主人”才是这个“屋”的主人,只能说他回来了才叫“归人”而不是作者这个投宿者;其二:起句说“日暮”,说的是傍晚时分投宿,而“归人”则是在“夜”里,可见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我认为这句的意思应该是:夜里突然听到柴门那儿传来狗吠的声音,原来是主人在风雪之夜回来了。(这纯是个人之见,没有什么依据,我这么一写,您这么一读


  刘长卿还有一首很赞的作品《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
。——岳阳楼的前身其实是三国时期吴国“巴丘戍”的阅军楼。起句点明地点,因用古称故而显得古朴浑厚。“万古”固然有所夸张,但那种苍茫之意一下子就出来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也是差不多的手法,习诗之人当学习一下。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紧承“长”字,叠字运用得当,一幅烟波浩渺的画面。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紧接“暮”字,大气恢宏。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人出现了,还是那话,大家作品如同好画,再美的景致,没有人终究差了一层!现在想象一下画面,广阔的湖面上半落的太阳,烟波里衬着一叶孤舟的剪影。“归客”是作者的猜测或者说想象啦,恰恰是这么一个虚幻的人物,使得全诗有了情感、有了寄托。
  诗要想打动别人,不一定要豪放、不一定要悲壮,小诗一定得写出大气象。此作惜字如金、篇幅短小意象却宏大,然而却真的没有雄壮感,相反有一种属于文人的淡淡的哀愁,格外动人。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晚唐时期,诗歌的辉煌也接近了尾声。晚唐的诗作,基本上只剩下了律绝二体。但顶级佳作亦不多见:要么耽于靡弱,要么就是凄厉瑟缩之态,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有关系的。继李白与杜甫这对儿“双子星”之后,有着“小李杜”之称的杜牧、李商隐步入我们的视野,正是以他们俩带给了唐诗最后的灿烂——如同落日余晖,虽然短暂、亦不十分耀眼,却有着近乎妖冶的美艳,令人过目难忘。

  李商隐以律诗见长,他的律诗典雅华丽、秾艳工稳,是宋初“西昆体”的鼻祖。他很多作品叫《无题》,充满了神秘之感。所以后来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李义山的诗看不懂啊猜不透!咱们来看几首他的“无题”七律: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一首说是“无题”,其实主题还是很明确的,大约是不好起名罢了。诗中写了一个女孩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这句很有名的。诗句温和柔美,却是柔而不弱,颈联很明显的写出了倔强与不屈,转得漂亮!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首大概是李商隐所有《无题》诗里最出名的一首,我们的中学课本里面有。相关的八卦事件请百度“宋华阳”这个名字。这是首爱情诗无疑,起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传甚广,极富哲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不朽之作,被后世粉丝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场合,最为神奇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话成了老师的写照。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一首则是义山诗里最最神秘、最为难解的一首——虽然似乎有个名字,其实还不如没有,这个名字被后人甚至猜测成一位女子的闺名,其实只是以句首之词为题而已,如同韩愈的那首《山石》。对于这首作品,至今没整明白到底是想说什么的,是少年的爱情还是某种情怀,各路方家吵吵了一千多年,到底也没个结果。其实我们读诗很多时候因为时代、背景、际遇等等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读懂,但不妨碍我们喜欢它。这首七律工整、唯美、浪漫、悠远,意韵缠绵、字句精美,这几个特征足以让它成为佳作而脍炙人口(前不久画之梦幻老师写的《残斧》也有类似之意)。
  插句题外话,听徐晋如老师讲座时他说,律诗的颔联最容易也最应该出彩,当是全诗高潮所在。上面义山这三首可作佐证。


  李商隐不仅是七律写的好,他的七绝一样很赞: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似乎李义山的作品总是能引起争议,此作后人讨论的方向是:到底是寄给老婆的还是写给朋友的呢?因为李商隐入蜀就职是在他夫人王氏病故之后,那么此作似乎就不应该是写给夫人的了。但如果写给友人的,他又不是断袖,干什么写的这样缠绵悱恻、柔肠百转的呢?所以我倾向于是写给夫人的,很多版本中此作的题目是《夜雨寄内》,而且有人考证李商隐在入蜀工作之前曾经有过短暂的入蜀游历,此作是写在那次游之时,总之说法各异。但不管是什么背景,这首寄远诗都写出了新意,其构架确实高明!起笔写“君问”,那么可以想象这是在回答对方,但答复却是“未有期”;第二句是对“未有期”的解释,为什么没准日子呢?因为这里一直在下雨,下得水都涨起来啦!第三句则想象归后之情景:咱们俩一起在西窗内剪烛夜话,何等温馨的场面;剪烛夜话说些啥呢?我就跟你说说在那个霈雨淋漓的巴山秋夜里,我对你的思念吧。。。


  最后再来说一首李商隐的五绝,这首诗与他惯常的风格大为迥异,一反绮丽华美的文风,转为直白而凝重,是李商隐晚期作品中的精华: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
,——起句说明事件、背景:我从军去偏远的四川。唐时入川走川北的栈道,到成都要经过剑门关,所以说“剑外”。“剑阁闻铃”“剑外忽传收蓟北”等等都是这个意思。“远”字是他这句的核心。
    无家与寄衣。——紧承上句。人在旅途容易想家,可没了夫人便没了家,谁还再给我寄寒衣呢?伤感一下子袭上心头,离开家乡、没有亲人,孤单的走向偏远的东蜀之地。。。
    散关三尺雪,——缓一步,如同眼里蓄了泪却抬起头不肯让它掉下来。笔端发散到周边的环境:散关下大雪了!散关位于现在宝鸡南边、秦岭北麓,是以前蜀道的咽喉所在,后世陆游曾写过“铁马秋风大散关”之语,是西北地区军事重地、入蜀必经之路。由这句说散关大雪,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是寒冷的,却再没有家人给你寄件保暖的冬衣,故心中之冷犹甚。
    回梦旧鸳机。——散关遇雪走不成了就只好住下,午夜梦回,又见到了亡妻那张旧的绘着鸳鸯的织布机!写到这里,旅远、无家、身寒、大雪等等所有的苦楚、所有的伤痛都爆发出来,如果她还在,一定会在那织机前昼织夜纺给诗人做一件厚暖的冬衣;就算来不及穿了走,她一定会让人给寄过来;可是她不在了。。。前面忍了半天的泪水终于滚滚而落!
  这首诗着实是他夫人王氏病故后,他孤身入蜀途中所作。诗小得不能再小,却四句四个层次,句句煎心!可见诗好歹并不在长短、大小,螺蛳壳里也做得出大道场!


  虽然“小李杜”是二者并称,但杜牧与李商隐的风格大大的不一样。杜牧的诗以七绝为多,笔意可谓雄姿英发,喜欢弄点拗句,以求古朴之意,体现出劲峭矫健的特点。他的作品名气比较大的是《杜秋娘诗》,写的是名媛杜秋娘的生平故事,曲折婉转。(这位杜秋娘便是《全唐诗》最后一首《金缕衣》的作者: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里限于篇幅,咱们欣赏两首小杜同学的七绝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首立意新颖、不凡的怀古诗,前两句钩沉旧事,感慨兴亡。第三句却突的一转,那一个“便”字写出了赤壁之战结局的偶然性,如果不是东风来帮忙,嘿嘿,周郎啊周郎,胜负难料呢!说不准你家娘子和大姨姐都要送到铜雀台侍候阿瞒去啦!这有对历史的思考、事件的不同方向的考量,是“逆向思维”的代表,怀古诗中堪与盛唐媲美的佳作!


  最后咱们来八卦一下小杜的情事:
    
《叹花》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写于公元850年杜牧出任湖州刺史时。大体是说他多年前曾经喜欢过湖州的一个姑娘,但当时姑娘年龄尚小,便约以十年为期,说自己十年之内必回湖州,请姑娘的家人务必不要把姑娘嫁别人。可惜,到他真的当上湖州刺史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再去找当年的姑娘,早已结婚生子。于是他无比惆怅的写了此作,虽然嘴硬着说“不须惆怅”,嘿嘿。。。有趣的是“子”字的双关之意,既指果树结子,亦指孩子。至于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先到这儿吧,晚唐之后,基本上可以说“无诗”矣!李商隐与杜牧带给唐诗最后的一抹华彩,确如义山诗中所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2173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794

表演奖(铜)2表演奖(铜)最佳情侣(铜)最佳情侣(铜)2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首届风云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2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讲义,苇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伯阳 发表于 2015-12-23 19:52
复习讲义,苇师辛苦!

谢谢伯阳,圣诞节快乐!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9 18: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