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书共享] 何新:印度伪史考

查看: 2887|回复: 6

[好书共享] 何新:印度伪史考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72

帖子

12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6
发表于 2015-6-1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艺术生活 于 2015-6-17 21:42 编辑

何新世界历史札记: 中国人一直误读印度史  
关于古印度的国名及伪史
印度次大陆地理大势图

【摘要】
所谓的古印度河文明与现在的南亚印度毫无关系。
印度河主要流域在巴基斯坦。古巴基斯坦地区并不属于南亚印度。
因此古代印度河文明其实是巴基斯坦的古代文明。
1、印度之名的由来
中国人对世界史的无知表现之一,就是常常混淆一个名称的地理意义和国家意义。例如学界多以为古代曾经存在过一个叫希腊的国家,却不知道希腊不是国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印度也如是,本义不是国名,而仅仅是地名。直到英国殖民者进入控制南亚次大陆以前,古代的南亚次大陆并不存在一个叫印度的统一国家。
古印度次大陆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在隋唐以前,汉语中用来称呼南亚次大陆那些神秘国度的名字不统一,非常杂乱。最常见的名号有身毒、天竺等。唐代玄奘以后才称之为印度。印度这个地理名称并非国家名称,而是唐僧玄奘所命名的区域名称。
但是印度人从来没有这么叫过自己(正如所谓拜占庭,东罗马人从来没有这样叫过自己)。
玄奘在公元7世纪游学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时,足迹遍及西域及南亚。他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载当时中亚及南亚次大陆的国家数目多达138个。即使在莫卧儿王朝(蒙古人的王朝)和英属印度帝国时期,印度地区也只是相对统一,各地大小土邦林立,异国为数众多。
所以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印度”之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一论断反映了历史事实。
2、印度地名得名于印度河,但主要流域不在印度而在巴基斯坦
印度一名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是玄奘所说,谓得名于月亮,“印度者,唐言明月”。但另一说法,则谓得名于梵语之Sindhu,即印度河。折衷二说,则印度河可能本来是明月河的意思。
然而最须注意的是——这条明月河或者印度河,主要流域并不是印度而是中国西部和巴基斯坦。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喀布尔河,左岸汇流旁遮普(梵语之五河地)诸支流,经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在印度河流域有一块肥沃的平原即印度河平原。



历史上所说的古印度文明,其实就是以印度河平原为中心的一小块古文明区域。然而这块地域,在地理上现在归属于与中国西域和青藏高原直接接壤的巴基斯坦。
这块被称为印度河平原的古文明地区,即古印度;是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在17世纪被英国殖民者占有,而后合并于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而成为统一的近代印度,于是发生了地理和历史的巨大混淆。
但是在此之前,印度河平原文明长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及文化区域,是一系列独立王国的主要所在地。印度河古文明的继承者不是今日的印度,而是一直被中国史学界所漠视的巴基斯坦。换句话说,人们所传说的印度古文明,并非来自今日的印度,而是来自印度河平原所在的古代的巴基斯坦。
只有了解这种全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人们才能理解一直延续到今日的巴基斯坦与印度两国的对立与世仇关系。
3、中国古史所说的古天竺印度,主要是指巴基斯坦地区
在中国历史书中,对印度的早期记载见于《史记》,当时称之为身毒。身毒即印度河之梵文Sindhu的对音。地域在四川之远西2000里。
[《史记·西南夷列传》:“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仍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在《山海经》中也记载“西方有身毒国”。《后汉书·西域传》则称之为“天竺国”,“一名身毒”。
这些古籍中所说的身毒或者天竺,其实都不是指南亚的印度,而是位于西南亚之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
据吴其昌先生《印度释名》(《燕京学报》第四期)统计,中国古代文献对印度一名的汉语音译有38种写法如:身毒、乾读、捐读、申毒、辛头、新头、信度、身度、悬度、天毒、天竺、信图、贤豆、贤毒、印土、寅度、印度等,皆同音异译。关于古代身毒及天竺的读音,初唐训诂学家颜师古云:“捐毒即身毒,身毒则天竺也,塞种即释种也,盖语言有轻重也。”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身音捐,毒音笃。一本作乾毒。《康熙字典》谓:“身毒,一名捐毒,又名天笃”,“今之天竺,盖身毒转为天笃,笃省文作竺,又转为竺音”。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则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或云身毒、 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也就是说,印度这个名称实际上是唐僧玄奘所勘定的,而所指的主要地区是今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的古国。   
至于印度河东南方向的恒河平原,即今日印度和孟加拉国地区,在古代可能称为“婆罗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吠陀史诗的《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中。《摩诃婆罗多·初篇》有一段讲述国王豆扇陀与静修仙人义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二人结婚后生有一子,名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因此,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印度古人亦称印度次大陆为南瞻部洲(Jambudvipa),佛经及《西游记》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此地。
4、印度古代没有成文史,唯一可信的古史是唐玄奘的著作
必须指出的是,正如上古的西亚、希腊、波斯没有可信的成文史一样,古代的印度河流域虽然早有古国,却无信史,没有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
唯一记录了印度河文明古国的可信历史是唐玄奘的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其记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印度的史料。包括古代印度的地理、政治、赋役等状况;关于杰出的梵文文法学家波尼尼;关于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毗卢择迦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该书都提供了很宝贵的史料。所述佛教史上几次著名的结集,大、小乘部派的分布,一些著名佛教学者的活动等,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难得资料。该书也是中亚和南亚考古史学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至于各种吠陀,包括著名的《梨俱吠陀》等经文和史诗,长期靠口耳之传,直到18世纪以后才出现写本,到19世纪才由欧洲人第一次刊印。根据这种传说建构的所谓印度古史,正如建基于荷马史诗中神话传说的希腊古史一样不可信,甚至是荒谬的。5、所谓雅利安人创造印度文明是彻头彻尾的西方伪史雅利安人(aryan)一词源于梵语,意为光荣的,可敬的、高贵的。在佛教和印度教、耆那教中, ariya是圣的意思,雅利安人是圣人的意思,即证悟四圣谛的人,包括了佛陀与证道的圣弟子。在佛教和印度教中,雅利安人的概念本来无关于族群或人种。
但是,18——19世纪的欧洲学者从传说文学《梨俱吠陀》和其他古印度吠陀传说中,得出一个说法,谓:在古代某个时期,有一个叫“雅利安人”的人群,从印度的西北部(即印度河平原)向东南进发,到达恒河流域以及阎牟拿河中游地区,逐步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他们创造了古代的印度文明。这些雅利安人是白色人种,成为印度种姓制度中的高贵等级——僧侣、武士和农人。
在19世纪,马克斯·穆勒提出了白色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说。约瑟夫-阿瑟·高比诺、豪斯顿·张伯伦等学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学虚构,假定日耳曼语言与古代梵语有某种亲缘关系(所论毫不足信)。然后通过这个语言学虚构而对印度“雅利安人”的概念进行了扩大——把“印地雅利安人”的概念,扩大到原始印欧人和日耳曼人同属一个白色种族。由此,而建构了关于印度古代历史和日耳曼民族关系的一系列伪史。
何新:再扒印度伪史
所谓古印度文明与南亚印度无关,
其实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古文明


古印度文明,也称哈拉帕文明,地理位置不是在南亚的印度,而是在西南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所谓的印度河,地理上并不在印度而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即“大河”之意。印度河为西南亚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河流总长度2900~3200公里,发源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河流域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城市社会的主要古文明之一。但是,印度河流域不在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历史上并不归属于印度(除了英国殖民地时期)。历史上印度次大陆并没有出现过统一帝国。直到18世纪英国人入侵后,才建立了统一南亚次大陆的全印殖民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地区,历史上曾经被中国人称为身毒、天竺、印度,这一直是一块独立的政治、文化区域。1947年英国殖民者撤出南亚次大陆后,巴基斯坦恢复了独立。
所以所谓的世界四大古文明(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正确的认知是古西南亚地区,或者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文明;而并非南亚印度的古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自古保持独立,而不同于南亚的恒河—印度文明,存在于约公元前3300年至前1300年之时期内。
被称为古印度文明的区域不在印度而在巴基斯坦

【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印度河古文明主要存在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因此也称作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旁遮普地区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数千年前大古城残址。旁遮普即五河平原,是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主要位置在巴基斯坦境内。20世纪初期在旁遮普一带,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均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考古年代表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生晚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也晚于中国的史前文明,而早于商朝。

  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是远古世界最伟大的人造建筑奇迹的所在地,它是各大陆最大的早期城市住宅区之一。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

   4500年前它非常繁盛,但是随后很快它就被世人遗忘了,直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遗址被挖掘出来,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文明社会包括著名的古代城镇遗迹摩享约达罗(Mohenjo-daro),它的设施完善、技术先进,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卫生系统,而且有证据证明这里的数学、工程学和原牙科等技术水平非常了得。到公元前15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遭弃。

20世纪初叶,考古专家在今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当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个古代城市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印章和农作物遗迹,估计城市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城市建筑以卫城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储存区、民居和神庙。每座民居都围着一个院子建成,有几个房间、一间厕所和一口水井。建筑用基本材料是从烧木头的窑里制出的土砖。在摩亨佐.达罗的卫城上建造了一个大浴池,有私人浴池、会所等。
印度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瓜和椰枣。他们还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这一地区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用陶轮制作陶器,这在当时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并用青铜制作刀、武器、碗和雕像。他们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



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持续了800年左右,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灭亡的。
在两个古城遗址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重要结论】





印度河实际上也是中国之河。它的源头在中国的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阿富汗的喀布尔河,左岸汇流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旁遮普意为五河之地)地区之五大支流(五河平原),流经巴基斯坦而入于阿拉伯海。
   印度河流域介于北纬24°~37°,东经约66°-82°之间。东北临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界是塔尔沙漠。西北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西南为俾路支高原,南临阿拉伯湾。干流的上游和左岸支流的上游均处于高山区。干流下游和河口地区处于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即印度大沙漠)将西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旁遮普)与东部印度的恒河平原(印度大平原)分割开,形成两大不同的政治文化区域。

高山与平原之间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组成的复杂地形。平原区总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大冲积平原之一,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约占巴基斯坦国上面积的1/3;由喜马拉雅山麓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东西宽度平均约320公里,最大宽度在旁遮普平原,宽约560公里,最狭窄的地方为161公里。土地肥沃,是巴基斯坦最富饶的地方。    印度河平原的东部为塔尔沙漠的延伸部分,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沙漠称为乔利斯坦(Choliston)沙漠,南部沙漠仍称塔尔沙漠,面积均约3.4万平方公里。  印度河平原的西北抵俾路支高原的苏来曼(Sulaiman)山脉。印度河平原以北纬29‘为界,分为上印度河平原和下印度河平原。上印度河平原为五河(萨特莱杰河、拉维河、杰纳布河、杰赫勒姆河、印度河)汇合之地,有宽阔的河间地,一般高出河床5~20米,河道蜿蜒.河床不断移动。洪水时带来的大量泥沙,经常堆积成新的冲积层和浅滩。下印度河平原为明显的河曲带和泛滥平原。沿印度河两岸筑有河堤,堤距一般为19-24公里。下印度河平原的西部和南部是低洼地带,为洪水经常泛滥之处。      印度河长度为2,9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1,165,500平方公里,其中453,250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山麓,其余主要在巴基斯坦半干旱平原。流域内各国所占面积为:中国5.292万平方公里,阿富汗6.6万平方公里,印度35.4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56.1万平方公里,共计103.4万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也是一个国际区域,流域内各国所占土地面积:中国5.292万平方公里,阿富汗6.6万平方公里,印度35.4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56.1万平方公里,共计103.4万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的五河之地乃所谓的“古印度”(实际是巴基斯坦)文化之胜地。古代佛教文化并非兴起于印度,而是盛行于喀布尔河流域、旁遮普地区北方之犍陀罗。这些地域都不在中国人印象中的南亚印度,而是在西南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以所谓文明古国的印度不是南亚印度,实际是一直被国人所忽视,然而历史上与中国具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总结的六点残酷结论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后总结的六点结论:
1、以历史学而论,印度本来无史(指成文史)。关于唐代以前印度的历史,都只是传说而非可信历史。而且这些传说主要来自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2、“印度”一词来自印度河,但有趣的是,印度河却不在人们所说的今日印度。
其实,今日的印度被人们称为印度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而印度自称印度,则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3、印度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印度河流域的主体部分在巴基斯坦。
事实上,唐玄奘所说的印度,以及西汉以来中国古代人所说的身毒、天竺、印度,都是指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而并非指被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所隔开的恒河流域(印度大平原)及其以南的南亚印度。
4、以地理而论,南亚次大陆可约略分为三大版块,见下图:


左图中,广义的印度大平原实际包括两个子平原,被大沙漠(塔尔沙漠)隔开而一分为二(见右图):
一、以塔尔沙漠为界,西部与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相连的印度河版块,即今日的巴基斯坦。
二、塔尔沙漠东侧,恒河大平原版块。(狭义大印度大平原即恒河流域平原。)
三、次大陆南部面对印度洋的山地德干高原。
人们通常所说的印度,主要指后两部分。
5、正如历史中有两个罗马,经常被弱智的中国学界混淆:一个是欧洲罗马,一个是亚洲罗马(东方罗马,地在今日的土耳其);而后者富强于前者万倍。被洗脑的中国人对后者基本无知。






历史上也有两个印度,一个是喜马拉雅山西南麓的西亚印度,但是那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印度,而是巴基斯坦。一个是南亚的印度,这是在古代文化方面几乎一无所有的真正的印度。
前者是文明灿烂的古印度,也是佛教的起源地,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
后者并没有什么古文明被发现,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文明。
但是二者经常被似是而非地指鹿为马。


6、以考古学而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集中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
而塔尔沙漠以东的恒河平原,没有任何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没有什么古文明遗迹发现。只是在蒙古人建立莫卧尔王朝以后,才出现了如泰姬陵等少数名胜。
至于作为印度领土主要部分的德干高原,则基本就是一片文化沙漠。
换句话说,所谓的印度古文明——就印度的本土而论,实际完全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
这也就是去印度旅游者如果欲寻找那里悠久的古文明——必定会大失所望、一无所获的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72

帖子

12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艺术生活 于 2015-6-17 17:23 编辑

何新世界历史札记: 中国人一直误读印度史  
关于古印度的国名及伪史
印度次大陆地理大势图

【摘要】
所谓的古印度河文明与现在的南亚印度毫无关系。
印度河主要流域在巴基斯坦。古巴基斯坦地区并不属于南亚印度。
因此古代印度河文明其实是巴基斯坦的古代文明。
1、印度之名的由来
中国人对世界史的无知表现之一,就是常常混淆一个名称的地理意义和国家意义。例如学界多以为古代曾经存在过一个叫希腊的国家,却不知道希腊不是国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印度也如是,本义不是国名,而仅仅是地名。直到英国殖民者进入控制南亚次大陆以前,古代的南亚次大陆并不存在一个叫印度的统一国家。
古印度次大陆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在隋唐以前,汉语中用来称呼南亚次大陆那些神秘国度的名字不统一,非常杂乱。最常见的名号有身毒、天竺等。唐代玄奘以后才称之为印度。印度这个地理名称并非国家名称,而是唐僧玄奘所命名的区域名称。
但是印度人从来没有这么叫过自己(正如所谓拜占庭,东罗马人从来没有这样叫过自己)。
玄奘在公元7世纪游学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时,足迹遍及西域及南亚。他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载当时中亚及南亚次大陆的国家数目多达138个。即使在莫卧儿王朝(蒙古人的王朝)和英属印度帝国时期,印度地区也只是相对统一,各地大小土邦林立,异国为数众多。
所以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印度”之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一论断反映了历史事实。
2、印度地名得名于印度河,但主要流域不在印度而在巴基斯坦
印度一名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是玄奘所说,谓得名于月亮,“印度者,唐言明月”。但另一说法,则谓得名于梵语之Sindhu,即印度河。折衷二说,则印度河可能本来是明月河的意思。
然而最须注意的是——这条明月河或者印度河,主要流域并不是印度而是中国西部和巴基斯坦。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喀布尔河,左岸汇流旁遮普(梵语之五河地)诸支流,经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在印度河流域有一块肥沃的平原即印度河平原。

   
历史上所说的古印度文明,其实就是以印度河平原为中心的一小块古文明区域。然而这块地域,在地理上现在归属于与中国西域和青藏高原直接接壤的巴基斯坦。
这块被称为印度河平原的古文明地区,即古印度;是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在17世纪被英国殖民者占有,而后合并于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而成为统一的近代印度,于是发生了地理和历史的巨大混淆。
但是在此之前,印度河平原文明长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及文化区域,是一系列独立王国的主要所在地。印度河古文明的继承者不是今日的印度,而是一直被中国史学界所漠视的巴基斯坦。换句话说,人们所传说的印度古文明,并非来自今日的印度,而是来自印度河平原所在的古代的巴基斯坦。
只有了解这种全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人们才能理解一直延续到今日的巴基斯坦与印度两国的对立与世仇关系。
3、中国古史所说的古天竺印度,主要是指巴基斯坦地区
在中国历史书中,对印度的早期记载见于《史记》,当时称之为身毒。身毒即印度河之梵文Sindhu的对音。地域在四川之远西2000里。
[《史记·西南夷列传》:“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仍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在《山海经》中也记载“西方有身毒国”。《后汉书·西域传》则称之为“天竺国”,“一名身毒”。
这些古籍中所说的身毒或者天竺,其实都不是指南亚的印度,而是位于西南亚之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
据吴其昌先生《印度释名》(《燕京学报》第四期)统计,中国古代文献对印度一名的汉语音译有38种写法如:身毒、乾读、捐读、申毒、辛头、新头、信度、身度、悬度、天毒、天竺、信图、贤豆、贤毒、印土、寅度、印度等,皆同音异译。关于古代身毒及天竺的读音,初唐训诂学家颜师古云:“捐毒即身毒,身毒则天竺也,塞种即释种也,盖语言有轻重也。”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身音捐,毒音笃。一本作乾毒。《康熙字典》谓:“身毒,一名捐毒,又名天笃”,“今之天竺,盖身毒转为天笃,笃省文作竺,又转为竺音”。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则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或云身毒、 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也就是说,印度这个名称实际上是唐僧玄奘所勘定的,而所指的主要地区是今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的古国。   
至于印度河东南方向的恒河平原,即今日印度和孟加拉国地区,在古代可能称为“婆罗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吠陀史诗的《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中。《摩诃婆罗多·初篇》有一段讲述国王豆扇陀与静修仙人义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二人结婚后生有一子,名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因此,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印度古人亦称印度次大陆为南瞻部洲(Jambudvipa),佛经及《西游记》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此地。
4、印度古代没有成文史,唯一可信的古史是唐玄奘的著作
必须指出的是,正如上古的西亚、希腊、波斯没有可信的成文史一样,古代的印度河流域虽然早有古国,却无信史,没有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
唯一记录了印度河文明古国的可信历史是唐玄奘的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其记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印度的史料。包括古代印度的地理、政治、赋役等状况;关于杰出的梵文文法学家波尼尼;关于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毗卢择迦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该书都提供了很宝贵的史料。所述佛教史上几次著名的结集,大、小乘部派的分布,一些著名佛教学者的活动等,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难得资料。该书也是中亚和南亚考古史学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至于各种吠陀,包括著名的《梨俱吠陀》等经文和史诗,长期靠口耳之传,直到18世纪以后才出现写本,到19世纪才由欧洲人第一次刊印。根据这种传说建构的所谓印度古史,正如建基于荷马史诗中神话传说的希腊古史一样不可信,甚至是荒谬的。5、所谓雅利安人创造印度文明是彻头彻尾的西方伪史雅利安人(aryan)一词源于梵语,意为光荣的,可敬的、高贵的。在佛教和印度教、耆那教中, ariya是圣的意思,雅利安人是圣人的意思,即证悟四圣谛的人,包括了佛陀与证道的圣弟子。在佛教和印度教中,雅利安人的概念本来无关于族群或人种。
但是,18——19世纪的欧洲学者从传说文学《梨俱吠陀》和其他古印度吠陀传说中,得出一个说法,谓:在古代某个时期,有一个叫“雅利安人”的人群,从印度的西北部(即印度河平原)向东南进发,到达恒河流域以及阎牟拿河中游地区,逐步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他们创造了古代的印度文明。这些雅利安人是白色人种,成为印度种姓制度中的高贵等级——僧侣、武士和农人。
在19世纪,马克斯·穆勒提出了白色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说。约瑟夫-阿瑟·高比诺、豪斯顿·张伯伦等学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学虚构,假定日耳曼语言与古代梵语有某种亲缘关系(所论毫不足信)。然后通过这个语言学虚构而对印度“雅利安人”的概念进行了扩大——把“印地雅利安人”的概念,扩大到原始印欧人和日耳曼人同属一个白色种族。由此,而建构了关于印度古代历史和日耳曼民族关系的一系列伪史。
何新:再扒印度伪史
所谓古印度文明与南亚印度无关,
其实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古文明



古印度文明,也称哈拉帕文明,地理位置不是在南亚的印度,而是在西南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所谓的印度河,地理上并不在印度而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即“大河”之意。印度河为西南亚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河流总长度2900~3200公里,发源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河流域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城市社会的主要古文明之一。但是,印度河流域不在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历史上并不归属于印度(除了英国殖民地时期)。历史上印度次大陆并没有出现过统一帝国。直到18世纪英国人入侵后,才建立了统一南亚次大陆的全印殖民地。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地区,历史上曾经被中国人称为身毒、天竺、印度,这一直是一块独立的政治、文化区域。1947年英国殖民者撤出南亚次大陆后,巴基斯坦恢复了独立。
所以所谓的世界四大古文明(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正确的认知是古西南亚地区,或者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文明;而并非南亚印度的古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自古保持独立,而不同于南亚的恒河—印度文明,存在于约公元前3300年至前1300年之时期内。
被称为古印度文明的区域不在印度而在巴基斯坦

【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印度河古文明主要存在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因此也称作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旁遮普地区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数千年前大古城残址。旁遮普即五河平原,是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主要位置在巴基斯坦境内。20世纪初期在旁遮普一带,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均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考古年代表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生晚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也晚于中国的史前文明,而早于商朝。

  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是远古世界最伟大的人造建筑奇迹的所在地,它是各大陆最大的早期城市住宅区之一。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
   4500年前它非常繁盛,但是随后很快它就被世人遗忘了,直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遗址被挖掘出来,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文明社会包括著名的古代城镇遗迹摩享约达罗(Mohenjo-daro),它的设施完善、技术先进,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卫生系统,而且有证据证明这里的数学、工程学和原牙科等技术水平非常了得。到公元前15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遭弃。
20世纪初叶,考古专家在今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当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个古代城市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印章和农作物遗迹,估计城市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城市建筑以卫城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储存区、民居和神庙。每座民居都围着一个院子建成,有几个房间、一间厕所和一口水井。建筑用基本材料是从烧木头的窑里制出的土砖。在摩亨佐.达罗的卫城上建造了一个大浴池,有私人浴池、会所等。
印度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瓜和椰枣。他们还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这一地区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用陶轮制作陶器,这在当时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并用青铜制作刀、武器、碗和雕像。他们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

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持续了800年左右,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灭亡的。
在两个古城遗址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重要结论】

印度河实际上也是中国之河。它的源头在中国的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阿富汗的喀布尔河,左岸汇流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旁遮普意为五河之地)地区之五大支流(五河平原),流经巴基斯坦而入于阿拉伯海。

    印度河流域介于北纬24°~37°,东经约66°-82°之间。东北临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界是塔尔沙漠。西北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西南为俾路支高原,南临阿拉伯湾。干流的上游和左岸支流的上游均处于高山区。干流下游和河口地区处于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即印度大沙漠)将西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旁遮普)与东部印度的恒河平原(印度大平原)分割开,形成两大不同的政治文化区域。

  高山与平原之间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组成的复杂地形。平原区总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大冲积平原之一,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约占巴基斯坦国上面积的1/3;由喜马拉雅山麓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东西宽度平均约320公里,最大宽度在旁遮普平原,宽约560公里,最狭窄的地方为161公里。土地肥沃,是巴基斯坦最富饶的地方。    印度河平原的东部为塔尔沙漠的延伸部分,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沙漠称为乔利斯坦(Choliston)沙漠,南部沙漠仍称塔尔沙漠,面积均约3.4万平方公里。  印度河平原的西北抵俾路支高原的苏来曼(Sulaiman)山脉。印度河平原以北纬29‘为界,分为上印度河平原和下印度河平原。上印度河平原为五河(萨特莱杰河、拉维河、杰纳布河、杰赫勒姆河、印度河)汇合之地,有宽阔的河间地,一般高出河床5~20米,河道蜿蜒.河床不断移动。洪水时带来的大量泥沙,经常堆积成新的冲积层和浅滩。下印度河平原为明显的河曲带和泛滥平原。沿印度河两岸筑有河堤,堤距一般为19-24公里。下印度河平原的西部和南部是低洼地带,为洪水经常泛滥之处。      印度河长度为2,9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1,165,500平方公里,其中453,250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山麓,其余主要在巴基斯坦半干旱平原。流域内各国所占面积为:中国5.292万平方公里,阿富汗6.6万平方公里,印度35.4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56.1万平方公里,共计103.4万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也是一个国际区域,流域内各国所占土地面积:中国5.292万平方公里,阿富汗6.6万平方公里,印度35.4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56.1万平方公里,共计103.4万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的五河之地乃所谓的“古印度”(实际是巴基斯坦)文化之胜地。古代佛教文化并非兴起于印度,而是盛行于喀布尔河流域、旁遮普地区北方之犍陀罗。这些地域都不在中国人印象中的南亚印度,而是在西南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所以所谓文明古国的印度不是南亚印度,实际是一直被国人所忽视,然而历史上与中国具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总结的六点残酷结论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后总结的六点结论:
1、以历史学而论,印度本来无史(指成文史)。关于唐代以前印度的历史,都只是传说而非可信历史。而且这些传说主要来自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2、“印度”一词来自印度河,但有趣的是,印度河却不在人们所说的今日印度。
其实,今日的印度被人们称为印度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而印度自称印度,则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3、印度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印度河流域的主体部分在巴基斯坦。
事实上,唐玄奘所说的印度,以及西汉以来中国古代人所说的身毒、天竺、印度,都是指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而并非指被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所隔开的恒河流域(印度大平原)及其以南的南亚印度。
4、以地理而论,南亚次大陆可约略分为三大版块,见下图:



左图中,广义的印度大平原实际包括两个子平原,被大沙漠(塔尔沙漠)隔开而一分为二(见右图):
一、以塔尔沙漠为界,西部与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相连的印度河版块,即今日的巴基斯坦。
二、塔尔沙漠东侧,恒河大平原版块。(狭义大印度大平原即恒河流域平原。)
三、次大陆南部面对印度洋的山地德干高原。
人们通常所说的印度,主要指后两部分。
5、正如历史中有两个罗马,经常被弱智的中国学界混淆:一个是欧洲罗马,一个是亚洲罗马(东方罗马,地在今日的土耳其);而后者富强于前者万倍。被洗脑的中国人对后者基本无知。

历史上也有两个印度,一个是喜马拉雅山西南麓的西亚印度,但是那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印度,而是巴基斯坦。一个是南亚的印度,这是在古代文化方面几乎一无所有的真正的印度。
前者是文明灿烂的古印度,也是佛教的起源地,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
后者并没有什么古文明被发现,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文明。
但是二者经常被似是而非地指鹿为马。

6、以考古学而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集中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
而塔尔沙漠以东的恒河平原,没有任何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没有什么古文明遗迹发现。只是在蒙古人建立莫卧尔王朝以后,才出现了如泰姬陵等少数名胜。
至于作为印度领土主要部分的德干高原,则基本就是一片文化沙漠。
换句话说,所谓的印度古文明——就印度的本土而论,实际完全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
这也就是去印度旅游者如果欲寻找那里悠久的古文明——必定会大失所望、一无所获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72

帖子

12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初叶,考古专家在今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当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个古代城市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印章和农作物遗迹,估计城市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城市建筑以卫城为中心呈网格状分布,有市政建筑、市场、作坊、储存区、民居和神庙。每座民居都围着一个院子建成,有几个房间、一间厕所和一口水井。建筑用基本材料是从烧木头的窑里制出的土砖。在摩亨佐.达罗的卫城上建造了一个大浴池,有私人浴池、会所等。
印度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大麦、小麦、棉花、瓜和椰枣。他们还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这一地区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用陶轮制作陶器,这在当时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并用青铜制作刀、武器、碗和雕像。他们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6-2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原创还是转贴,麻烦注明一下!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72

帖子

12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一苇 发表于 2015-6-23 10:23
楼主是原创还是转贴,麻烦注明一下!

一苇老师,你好!这是转帖,也是流转在主要论坛的重要学术帖,知识普及帖。

作者:何新。曾著有《希腊伪史考》发行。在全国新华书店有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6-2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生活 发表于 2015-6-26 19:06
一苇老师,你好!这是转帖,也是流转在主要论坛的重要学术帖,知识普及帖。

作者:何新。曾著有《希腊 ...

哦,没问题,您下次转贴的时候注个【转】字并注明原作者姓名就好啦!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6

主题

83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153

冠军组奖章端午节纪念奖首届舞会纪念章哨蜜最佳写手(初)首届风云纪念章站长发帖先锋优秀会员待定

发表于 2015-7-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真正的次大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5-17 12: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