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98|回复: 0

[四期班讲义] 2015年星光诗校律诗第17讲 立意的基本要求

[复制链接]

70

主题

978

帖子

341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17
发表于 2015-5-2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律诗的创作
第三节  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高
这个高就是说立意要正确、深远。立意正确是做诗的根本要求,这主要是指诗的思想性。“意”是否能“立”得住,就看它是否正确,是否带有社会普遍性,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与习惯,是否禁得起人们的推敲,是否能积极地、健康地反映生活本质的内容。正确,就是作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正确的立意应是大多数人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只有正确的意才能立得住立得稳。
作者写诗、填词和作文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就个人怡情养性来说,也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读者读诗、读文,是希望从中获得教益,得到某种启发和提高。这种既丰富精神生活,又提高文化素养的事,本身就赋与高雅、圣洁的含义。如果我们以低俗、消极的思想内涵去充斥它,势必亵渎自己的心灵健康,亵渎他人的玉洁,亵渎社会道德,亵渎人类正气。所以,我们作人要有人品,作诗要有诗品。对于作者的人品和诗品,读者可以从作者的诗文中解读出来,因而,作者在作诗、作文前,立意一定要高,才能与人类社会合拍,才能宏扬民族精神,才能达到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他人启迪、教益的目的。
我们主张立意要高,并不是说我们写诗只能写政治性很强的诗。因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宽广的,其精神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既然历史上无论古代还是近代,许多爱情诗,山水风景诗,花鸟咏物诗,以及亲情、友情、怀乡、爱国等为题材的诗词,至今为人民传诵、百读不厌。那么现在,对真挚、纯洁、忠贞爱情的歌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对生死不渝的友情、对勤劳淳朴的民风,对勇于奋斗、不屈不挠、和睦友爱的民族精神的宏扬,又未尝不可去高吟低唱、大书特书?所以,无论你从生活的海洋里取哪一滴水,只要有益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有益于陶冶自己的情操,都可以立意。只要我们的作者在写诗、填词、作文中意存高远,就能在自己的文化天地中有所作为。
2、集中
    一首诗词只能有一个主题,主题越突出,作品就越有感染力。反之则意多乱文,如:
                            有闻
              习字吟诗寿惯长,人道如今事异常。
              一旦声名初显露,歌厅饭店日徜徉。
此诗第一句与主旨无关,与整体不谐调,破坏了诗感染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创作之初立意不集中造成的。律绝之诗切忌意杂,盖意杂则诗不纯矣,一首诗想阐明一种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有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王夫之亦云:“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
3、新颖
立意新颖,强调的是文章主题要有特色,有独到之处,要有不同于大众化的东西。立意贵有新意,反之则无诗味,如:
                         除夕
              烟花鞭炮闹除夕,笑语欢声满社区。
              千家结彩迎节日,万户书联贺丙戌。
    此诗立意太俗,不符合立意要新颖的要求。不新颖又怎么能吸引读者呢?就象每天的新闻联播一样,如果每天你一打开电视就是反复播放的同一个事件你还会感兴趣吗?不感兴趣你还会看吗?作诗也一样,没有新意,读者就不会对你的诗感兴趣。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读者,人们大都会因为夕阳西下黯然伤神;朱自清反弹琵琶,写出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样的佳句,变换了立意角度,改变了原诗中消极的情绪,令人耳目一新。
4、深刻
    立意深刻就是要使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是深层次的,提示的是深层次的问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主题掘得要深。
    立意不深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形:或停留于生活琐事,浅尝輒止(如前边所列举的《除夕》那首诗);或自我意识膨胀,不能摆正“小我”与“大我”的位置;或思想混乱,含意模糊不清;或追求享乐、拜金主义;或颠倒是非、以丑为美等等。
诗人不要将自己禁锢在前人典集和自己身边的小圈子里,而是要冲破旧的思维习惯,旧的束缚,寻求自我的解脱,深入到自然中去,渗透到社会底层去,细心体悟,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勤于思考,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写出立意深刻与众不同的好作品来。
5、不能因词害意
唐朝诗人崔护写了一首绝句《题城郊南庄》。写的是他在一年春游时的感慨:第一年春天,他在城郊南庄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春天再去,只见桃花依旧,那位姑娘却不见了。于是他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写成后,反复吟咏,觉得“意未完,语未工,”有了去年这天,没有今年今天,而且诗也不怎样合律,第三句“人面”与第二句的“人面”在句子开头就重复。崔护是当时的美男子,诗风和他的人一样,力求完美。所以,他就准备进行修改。他想来想去,两年中也不能用恰当的词来避免雷同,重复的人面和桃花也不好用其他的字来替换,因为一代替后全诗就变味了。所以,他总想不出较之妥贴的句子来。后来,他遇到刘禹锡,谈到此事考虑再三之后,认为这首诗无论从情感和意境上看,都很不错,建议崔护:这首诗虽然犯了绝句之忌,却不能因词而害意,还是保持原貌为好。所以,《全唐诗》载崔护这首诗时仍取原貌。我们细读唐诗,不难看出:唐代的诗人,是最讲究格律的,对于一些大诗人写诗,他们宁可不合律绝,也不以词害意。所以,《诗人玉屑》评点说:“盖唐人工诗,取意为主。”  
这五点,可以概括为律诗立意的“五项准则”:正、高、真、深、新,即情理正确,诗中所抒之情、所论之理,要正确,不要一时随俗,而要经得起历史时间的考验。古人的作品有很多是同一题材的,那么流传下来的也都是些立意好的作品,绝对不是一些文字华美而立意低俗的作品。高,即境界高,避低俗;真,感情真,避虚假;深,即思想深,避浅薄;新,即观点新,避陈旧。境界高,许多诗人观察社会生活,都不是从个人得失的角度考虑的,而是思想境界较高,很多诗人观察社会,俯瞰人生,思想端正,甚至能够同情下层人民,作诗立意正确。感情真,不论是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还是对个人感情的抒发,都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不是虚假的。思想深,就是不论是反映爱国思想的,人民疾苦的,还是揭露统治者腐朽的,思想都是深刻的,是作者深思熟虑,深刻认识各个方面社会生活的结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一定要力避浅薄。观点新,即不要人云亦云,要说自己的心,说自己的话,要有所创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是诗人自己的心血凝成的诗句,都是诗人自己的新创造,是前无古人的。总之,律诗立意的基本准则是:真实正确、明确集中、理性深刻、高远超逸”,简言之,或可称作高真深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8 20: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