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2|回复: 0

[楹联讲义] 星光楹联三期班第十一讲讲义;讲师亚伯阳

[复制链接]

42

主题

84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48

冠军组奖章端午节纪念奖

发表于 2015-3-1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我们说:认知一种文体或了解一门学问不难。


就对联而言,其条条框框无外乎“六要素”那么几项
但若深层的探究,就不是那么单纯了。


换句话说:完成一个对句或创作一幅成联并不难,难就难在创作出一副令人爽心悦目,脍炙人口的佳联、妙联却不容易。


也就是说:仅凭对联的规则,完成合格的对联不难,但要创作出完美的、令读者和自己都满意的对联佳作,我们还需要熟知许多创作方面的技巧。


那么,我们就将重点为同学们讲解用字方面的技巧,估计需要两到三课时的时间。


首先在讲解之前,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
一,认知对联的‘创作技巧’:
1,通过这么久的对联学习,关于对联的八大特性(即:文学性、对称性、民族性、群众性、实用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启蒙性),我们当不难理解了。


从对联的这些特性,我们也不难理解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从浅显文字游戏到高雅的文学艺术无不见其影,从上古的经书史籍、骈文辞赋到如今的散文小说,诗曲歌谣无不现其形。
任何文体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技巧都可以在对联里得以应用。
因此就其对联的创作技巧也是博杂的,我们的介绍也只能从常用的手法和技巧有选择的讲解。


2,从对联的实用性和启蒙性,我们知道,学习对联是可以为我们后期学习古诗词打基础的。
从古时也是以对类为基础开始教孩童学习行文的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同时也证明了“词语对仗和声律和谐”不仅是我们汉文化所特有,更被历代文人学者所惯用与推崇,并被当作行文的基础。

3,我们所介绍的创作技巧,虽然是从传承千年的古文化中凝炼出来的,但也是结合现代文法来诠释的。



因此我们不要纠结于特例或歧义,当放开心胸先接纳普遍规律,为我们后期的学习和创作积累并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正所谓刘勰在【文心雕龙】之【附会篇】中所言:“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一切皆在学者之心。



4,我们所介绍的创作技巧,虽然是以对联为基石的,但我们的目的是不仅要传授给同学们关于对联的知识,而且我们的最终目的还要学习古诗词曲赋。因此后期关于技巧的介绍,更多的是从‘对仗’的角度出发的。

5,我们所言之技巧,是行文的技巧与方法。和趣对、巧对的谐巧是不同的概念。



二,概述:马氏文通问世以前,人们认为是没有语法的,但古时虽没有象现代汉语语法那样系统的语法论述,但行文之法还是存在的
从东汉许慎编著的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关于古典字类的划分,到陆机【文赋】所阐述的“尚巧贵妍”“文辞逮意”,即以物、意、文的高度统一为原则,力求达到“意物相称”的主张。再到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方面 对“文之枢纽”的论述。特别是文体论中所言的“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以及创作论中所涉及的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方面的问题。无一不是行文之法。



我们在对联词性中所介绍的明人吴勉学编著的【对类考注】、屠隆修订的【缥缃对类大全】以及【对类】三部流传至今的关于古典对类理论的原始资料中所总结出的“虚实死活”理论。都是古文法的有力证明。
关于创作技巧,我们没必要刻意的划分古今。《联律通则导读》中也说得很清楚:“现代汉语语法学意义上的对仗,以及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及传统的对偶辞格,是分属两套理论体系,它们之间大部分会相合,但并不是完全相容。”



显而易见,所谓的“不是完全相容”即已言明现今的对偶理论还处在古法今法的互补阶段。因此从这一讲开始关于创作技巧的内容,我们尽量本着共性、实用的原则,有选择的为同学们介绍。深层次的理论,同学们若感兴趣,可以课后自行深入学习或相互探讨。
关于创作技巧,我们分四部分来介绍。即:用字技巧,遣词技巧、组句技巧、修辞技巧。


三,对联的用字技巧
(一)总述:与其说是对联的用字技巧,不如说对联的用字方式和方法来的贴切。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任何文体形式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技巧都可在对联里得以实践。因此对联在用字的形式上以及表达技巧上,即包含着其他文体的特点,又有其独特的用字技巧。

1、拆字法 2、合字法 3、复字法 4、叠字法  5、同字异音法  6、同音字法 7、谐音法  8、隐字法 9、同傍法  10、拟声法  11、同语法  12、飞白法13、析数法  14、应首法   15数字领法  16、交叉法17、置换法  18、复韵法 19、虚字法   20、正反法 等等。

这是对联在用字上的几类




(二),对联常见的用字技巧

1,复字  所谓复字,就是某一个字在对联中重复出现几次。


我们知道,无论诗词,还是对联,都是精炼的艺术语言,其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是诗词、对联用字的艺术特点。
因此,在诗词、对联的创作中一般都要尽力的避免同一字的反复出现,以除词汇不丰之讥;单调乏味之弊

但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效果或引起读者对事物的某一特点的重视,而有意在同一首诗词中甚至同一个句子中,反复使用某一字或某一词。以期达到重点突出的目的,同时读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如:悬于无锡东林书院的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的千古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如:耳熟能详的多种版本的【咏春诗】
其一:(传明人顾茂俭之妹所做)
春雨过春城,春庭春草生;
春闺动春怒,春树叫春莺。
其二:
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宫鞭春牛。



再如:
唐  李冶的八至诗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复字诗又叫叠咏诗。与我们所熟悉的“叠字诗”“重字体诗”“联珠诗”“同头诗”等是有区别的。创作时当把握其间的差别,莫混淆了概念。


如:1,“同头诗”必须把同一字置于句首,而复字诗则不一定,可以句首,也可以句中。



2,“叠字诗”要求每句相同的字要挨在一起。而复字则中间通常隔着其它词语。
3,“联珠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两个字,而复字诗每句只能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4“重字体诗”是统称。它包括复字诗,但若说复字诗就是重字诗,就混淆概念了



2, 隐字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隐字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类似与谜语联或诗钟的分咏格。
常借用典故,成语、名句、俗语等,巧妙地故意隐去想要突出表现的某些字,而是文意即含而不露,又曲径通幽,寓意隽永。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此类例句还有好多,如:清末骂袁世凯的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隐去“八”意喻‘忘八’谐 ‘王八’之音;下联隐“耻”意喻‘无耻’。整联以隐字的形式,暗骂袁世凯‘王八’‘无耻’。读后令人大快人心。



3, 嵌字
所谓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如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
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之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又如:陈铭枢书赠袁雪芬的嵌字联:
雪散天女花,超离苦海,
芬洒甘露水,普济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19: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