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41|回复: 6

2014.11.13 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定风波】两首 作者:苏轼、柳永 主讲:高天流云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1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11.13 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定风波】两首 作者:苏轼、柳永 主讲:高天流云

    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北宋词坛大家苏轼和柳永的两首作品。大家都知道,苏轼以诗入词,开创词坛豪放之风气;而柳永衍声制曲,首开词体长调之先河,他们是中华词坛的两座高峰。直入主题,我们先欣赏柳永的词:


             【定风波慢】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收拾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关于这首词的来历,有一段小故事:柳永以词犯忌得罪宋仁宗后,眼看功名无望,于是百无聊赖中想起江南的繁华,就离开汴京赴扬州散心。这位才子词人,一到扬州后就投身到欢娱场中,很快结识了扬州名妓谢天香并在她那里住下来,继续他偎红倚翠的白衣卿相生活。直到某日,谢天香被一个富豪刁难凌辱后,柳永才忽然觉得没有能力为心爱的女人脱去乐籍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于是在自己的朋友,扬州知府钱可道的劝说以及谢天香的哭诉下,终于开始静心苦读准备科考了。由于赴考途中因病耽误行程而错过考试,只有留京,备考三年后的下一届科举。某日闷来无聊,思念仍在扬州的谢天香,于是择音协律,创制了这曲【定风波慢】,这也是长调【定风波慢】词牌的由来。


    这首长调于情境之间腾挪,相融相生,虚实之用最为高妙。上片实景描摹为主,叙事抒意极为流畅,下片情语换头后以虚笔承转,场景亦随词意切换,如同戏剧中的场景转换,其伤春怀人之意读如亲见,恰似剧本一般,画面感极强。以致元曲大家关汉卿将柳词稍加改编后便直接搬上舞台,其情境相生的笔力可见一斑。下片的结拍仍是虚笔,用语看似平俗,然而品咂之下却是深意蕴藉,“针线闲拈伴伊坐”寥寥几个字,祈盼顿生,情思无限。此篇用拟情设景的主体代入方式,演绎了一位“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子的相思独白,词中流露出的无尽凄怨与悔恨,折射出词人对自己追求身外功名而冷落佳人,任其在青春流逝中独守寂寞这种无奈境况的自我情感批判,这与当时“十年寒窗为功名”的主流价值观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充分表现出柳永为情生而、敢恨敢爱的率真本性。据说晏殊曾以“针线闲拈伴伊坐”一句戏谑于柳永,可见柳永与他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怀趣味之迥异。


    另外必须看到的是,柳永大量创制的这类长调慢词,由于多数都适合以浅吟低唱这种回肠荡气的风格进行情境上的铺陈和推衍,又鉴于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性情,所以大量使用到男女情爱题材的表达上,也只是占了近水楼台之利罢了,本无须厚非。柳永在词中所描述的那位女子的感思,其实就是功名未就的自己和他青楼中恋人的真实写照。这首作品的词风任情放纵,遣词似雅还俗,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大众熟悉的生活场景贴切的引入,加上“无那”“无个”“恁么”“抛躲”“伴伊坐”等大量口语、俚语的流畅运用,把人物情态描摹的极其鲜明,读来感性而真实。其中“终日厌厌倦梳裹”的实笔,“针线闲拈伴伊坐”的虚构,二者相融相生,将一个丈夫在外觅取功名而自己独守空闺,任由光阴流逝的青年女子的寂寞、悔恨和祈盼,鲜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惨绿愁红”之哀艳、“暖酥消,腻云亸”之浓丽、“终日厌厌”之无聊、“镇相随,莫抛躲”之放肆,无不契合了市民阶层摒弃藻饰和含蓄,但求俗真直露的大众趣味。柳词如此深深扎根在大众的土壤中,其活力自然不竭。


  其实说到柳永这种文学追求,或者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古失意文人与才华横溢的风尘女子尤其容易相互吸引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许是同被命运抛弃的缘故吧。尽管柳永执著描写的这种俗而真的情爱不能被正统文人阶层所认可,但无疑很对坊间大众的路子——也唯有这样抛开藻饰与含蓄的露骨情爱,才是他们能够理解并乐于接受的真实生活元素。所以从艺术上看,柳词相当一部分作品其实是对曾为“诗余”的词在风格上的一种俗化,而其结果却是,促使词调直接从文人小众走进世俗大众,在得到承认与喜爱后,又迅猛传播开来,于是“凡有井水处,汲人歌柳词”,自古以来诗无法达成的雅俗共赏的理想,在词上成为了可能。


    我们再看小令【定风波】。此牌源于唐教坊曲,而曲名则来自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此句有激励文人投笔从戎、定边立功之意,为后世所推崇,于是将“定风波”作为词牌名承袭下来,此牌又名《定风波令》、《定风流》、《卷春空》、《醉琼枝》、《转调定风波》,历代佳作频出,且变体颇多,但我们今天只选苏轼的一首欣赏。


  说到苏轼,我们所了解的苏轼一生,不仅历经磨难,更具传奇色彩,而他完美的人格思想、旷达的人生境界、震古烁今的绝代才华,一直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成为后世文人心中一座高耸的丰碑,虽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哪怕到了现代,我们对苏词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依然有着相当大的认同。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们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宁静生活被打破,高效而浮躁的社会综合心态主宰着我们,心理压力更是与日俱增,但苏轼的词却如声声入耳的暮鼓晨钟,能在不经意让我们躁动的心灵感受到刹那的美与宁静,常促使我们放下眼前执着,去翻拣出尘封在内心深处的本真,细细的摩挲、回忆、思索......比如下面这首: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第三年,即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和与位友人一起去查看向官府求借来的若干荒地,打算自己耕种。如序所言,途中遇雨,因无雨具而同行皆狼狈,唯他从容吟啸,冒雨而行。一场习以为常的急雨,在苏轼笔下却演绎出一篇千古绝唱,完美寄寓了其放达超脱的胸襟,以及游弋于世俗之上的人生境界。我们不得不说,在有心人的眼里,人生处处皆可入词。


  先看起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狂雨骤的具象描写中,运用了“莫听...”“何妨...”这两个祈使词来表达自己特立独行、不为外物所惑的襟怀,立意可谓高绝!以祈使语气开篇,沿着“遇雨”的主题直接铺展开去,景语生情,意象鲜明而强烈,足见大家手笔。其后词义所表达的“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在“谁怕”二字的主观串缀之下,向读者传递了无欲、无求、无畏等诸多意境元素。上片景情相生,其洒脱之意,在主观、客观手法的交织演绎下,呼之而出。据说苏轼爱极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尤其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从这首【定风波】上片的化意来看,诚不虚也。


    到下片换头处,此篇似乎有意无意省略了大段内容,乍看以为过于跳跃而有失关联,然而我觉得恰恰相反,其实妙在其中。这里何时而醉,醉中情形如何,又何时雨收天霁斜照相迎,皆避而不谈,只以一句“料峭春风吹酒醒”的叙事性开头,加上“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景物描写,便将词意作了大段留白,为读者的遐思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这看似跳跃的一刹转换,让读者的情节创意不知不觉的参与进来,留白的艺术效果可谓发挥到极致。随后,更使用“微冷”的自我感受,将前后景语作了一个句意关联和主观引申,将上片警策活跃的旷达情致重新收于自然平淡之中。我们从这几句中感受到的韬光养晦、能于朴中见道的人生境界,正是苏轼高蹈于历代大家之上的独特资本。


    最后几拍虽延续了渐收的笔法,但蕴藉也愈深厚,而且显然有着明暗两层意思。在字面上达意,似乎是为了表达一种无论晴雨都能随遇而安的宁澹胸襟,同时观照主题,并反过来统领前几句一齐承接上片,但鉴于苏轼在仕途一帆风顺时突遭政敌诬陷而下狱,曾一度性命不保,最后仍免不了被贬穷乡僻壤的境况,这几句的理解就不应该那么简单了。在政治斗争中,苏轼似乎总是把对手的君子风度估计过高,所以总是成为阴谋的牺牲品,但他博大的胸怀里,又很难生出小人那种怨恨、妒忌与报复之意,从来都是直面迫害,独抱操守,岿然不动,恰如词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似乎道出词人在与大自然微妙感应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既然风雨、阴晴都属于天地不可或缺的形态,并无差别,那么人生中的政治风雨、荣辱得失又何须计较呢?句中的“萧瑟处”,既是指沙湖道中所遇之风雨,又是指人生逆境与政敌的攻讦,一语双关,读来如禅。


    纵观全词,作者这种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完美人生境界带给我们的思想震撼,犹如传递了一道巨大的心灵能量,可以想见,世间的虚名浮利与鸡虫得失在这样的人格面前,显得何其渺小,又何其缥缈!


    今天赏析的两首【定风波】,慢词、小令各选一例,我个人觉得基本代表了柳永与苏轼的主体艺术风格。至于“豪苏腻柳”之说,我想应该看作两位大家在情志上的主体风格趋向,而绝不能成为他们的风格定论。正如苏词之于豪放,其实更近乎一种理性的豁达,他的词不仅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驱驰疆场的雄心壮怀,也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思悼亡妻的哀婉柔情,当然更不乏【水调河头】(明月几时有)那样宏大境界中的哲理与思辨,这才是苏词的全貌。柳词亦是如此,尽管历代对其淫靡恻艳的诟病,不能说全无依据,但这种只观其弊不论其他的作法,其实有些揪住小辫子不放的味道了。应该说,至少在开创长调先河上,柳永在词学史上的辉煌地位是不容撼动的,更不要说其以口语和俚语入词,对词调语感风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最终在“以诗入词”的庄雅风格之外另辟蹊径,确立了柳词绵密绮丽、浅唱低回的声情特点,并对后世词人的标榜作用至今不衰,从而成为继花间之后“诗庄词媚”理论的又一个重要依据。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从柳词整体风格而言,也绝非一味的销魂蚀骨,其中更不乏【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样雄浑苍凉的千古名篇。由此可见,我们对待前人及其作品的态度,如果不立足于客观与理性,也许就错过了很多本该看到的绝妙风景。


    这两首词的欣赏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1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天辛苦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443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397

端午节纪念奖首届舞会纪念章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1-1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6
发表于 2014-11-1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师辛苦{:soso_e160:}{:soso_e183:}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牡丹,欢迎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三月风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萍客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7 05: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