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的宗教观及其他2014-07-09 蝴蝶庄生 江南醒客
西游记的宗教观及其他
孙悟空神通广大,由一石猴,最终修炼成正果。第一次引导猴子变成人且让其技艺超群的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显然是道家人物,但耐人寻味的是,起了“菩提”这么一个佛性十足的道号。西游记中的道家顶级人物如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其地位还不如观音,更遑论压猴子于五指山下的释迦牟尼。西天取经,取的是佛家经典。在西游记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佛教地位坚不可摧,哪怕是猴子的调侃和妖魔的对抗。西游记融合了佛、道,且渲染了佛的至高无上。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与儒、道两家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儒,只有学说而没有宗教的教义,除了为帝王统治充作幕僚外,并没有宗教的征象。道,作为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宗教,行动的意义多于教义,或者说,道,根本就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义。道,主要是一种对自然的认识,是中国人自然观、宇宙观的一种别样表述。所以,儒和道,在佛的进攻态势下往往会败下阵来。
文/蝴蝶庄生
中国的帝王们经常在佛、道之间采取机会主义,实施骑墙策略。唐朝时,佛教正在兴起,李氏王朝自然不甘轻易放弃,但他们也同样舍不了李姓这么一个辉煌的道家宝物。明朝的开国皇帝与佛教自小就有瓜葛,皇觉寺的小和尚,顶戴着隐约的佛光。但全真教等道家势力,对大明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没,所以佛与道同样陷入两难。
中国历史上最痴迷于佛教的梁武帝曾四次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第一次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第二次,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化了一万万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一年后,梁武帝第四次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
与这“四”字不谋而合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第一次,北魏太武帝初崇佛法,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曾下诏诛长安沙门。第二次,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建德六年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北方寺像几扫地悉尽,僧众多逃奔江南。第三次,唐武宗会昌五年三月,勘检天下寺舍奴婢,八月,敕毁佛寺,勒僧尼还俗,下令并省寺院。诏行之后,全国共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余人。第四次,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诏令整饬寺院,沙汰僧尼。凡无敕颁寺额之寺宇并皆停废,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此年共废寺3336所,存者为2694所,僧尼系籍者61200人。此后,中国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继续发展。
所以,中国其实是一个宗教发展极不鲜明的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够完全控制中国的帝王权贵或世俗社会。道家没有做到,佛家没有做到,更不要说后来历尽艰辛传入的天主教。在中国,宗教缺乏深深植入人心的土壤,中国的百姓从来都不是狂热的宗教信徒。宗教的信仰,对国人说来,始终是一件奢侈品。
杂烩、浓汤式的混乱,使得国人多了些世俗的烦恼,少了些宗教的虔诚。容易缺失信仰的传统,遇到一个信仰的营养严重不良的时代,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