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7|回复: 0

[讲义资料] 《还你一颗词心》系列之四:论冲雅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7-5-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你一颗词心》系列之四:论冲雅
                                                               文 / 高天流云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上期的《还你一颗词心》系列,讲一讲冲雅。“冲雅”与淼焱老师讲的“清正”、“活泼”同出一辙,都属于词心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就是:清正、醇和、活泼、冲雅。

    曾有一位英语教师就《教育的意义》作过一个演讲,其中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我们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学习它们,不为考试、不为卖弄,只为修心。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傍晚看到湖面上一群大雁飞过时,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兴奋得大喊:“快看,湖上飞过一群鸟!”;而我们在戈壁大漠骑马旅行时,能在心中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叹,而不是抱怨:“全都是沙子,咱们快回去吧”。这位演讲者的话发人深省!我们在初次读懂一首好词,并为词中美好的意境与深蕴的情怀所感动时,那一刻便成就了一种思想的升华,彷佛在蛮荒中游荡的心忽然推开一扇门,一下子走入另一个世界,体验到如此美妙的感知事物的方式,使我们从此再难放下对诗词的喜爱。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恰恰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着一颗雅正的词心。

    今天讲冲雅,我们有必要先考证一下这个词的出处。“冲雅”一词,语出明代刘元卿《贤奕编》中“吕圣功之清浄,李太初之冲雅,王孝先之沉毅,其学所入虽不同,固各有所得。”但这里并没有该名词的详细注解,而一般的解释是淡泊典雅,可是如此解释又不免流于肤浅。其实“冲雅”是个复合词,由“冲和”与“雅致”两个词合并而来的。

    我们先说冲和。老子《道德经·上篇》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将先天大道称为无极,即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三才,有了天地人三才,万物乃生。而从先天到后天、从宏观到微观、从简易到庞杂,道的运化与规范作用,却始终反映在大到天体宇宙、小到自然生命的方方面面。故而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指事物与生俱来的、相生相克的阴阳两种属性,而要实现其对立统一,则应当“冲气以为和”。“冲”是弥漫融汇的意思,而“气”这个字并非指我们现在所说的空气,它的上古汉字是“无”下面加上四点水,我个人认为是指宇宙中无处不在的、用于平衡各种不和谐状态的一种能量,其本身也是构成先天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绝非后天的水谷精微之物——“氣”。那么老子所论,实际上指出了事物处于稳态下的一种境界,也就是“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冲和”应该有了更深一层的解读。这种境界对于词创作的影响,更是妙不可言,可谓词创作的无边意境与无尽源泉。

    下面再说雅致。《诗大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由此可见自,古以雅为正,谓之以诗歌正声,词既为诗余,亦循此理。其实从平时创作而言,往往是心境决定一切,若对外物始终抱以慈善祥和的心态,那么外物在心中则会映射出雅致的一面,于是意象乃生,随心取用。故,人心若能至冲和,雅自生焉。雅致与冲和,二者为表里、为因果、为形神,虽虚实有异,然一体为用,故名曰冲雅。

    自古大家为词,多藏锋敛锐、寄寓深蕴,而以情怀为气脉、以雅致为风骨、以冲和为境界,故能蕴丰意永,品读不尽,恒久弥新,此即佳作得以流传千载的原因。下面我们以晏殊一首【浣溪沙】举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官至宰相,是北宋词大成时期的代表词人之一,其生平事迹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这里不再赘述。老晏从无唱和之作,可见其填词纯为抒写情怀,不事应酬,故词中有真性情。老晏的词没有羁旅愁苦、时序伤感等题材,这也是因他一生辅帝相国、荣禄富贵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人生视角、胸怀格局所决定的,而在这一点上,他的儿子晏几道几乎与他背道而驰。

    纵观这首四十多字的小令,不仅描述了夕阳楼台、归燕落花、小园香径等美好的风景意象,更寄托了填词小酌的惬意、立尽斜阳的惆怅、花落难留的叹息、堂燕归来的喜悦、徘徊香径的清寂。虽有各种不同的情怀深蕴其中,但都被作者的超然境界融炼得清和淡雅,使得全篇呈现出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风格趋向,细细品读之下,心渐空明,似有所得,但又觅之杳然。填词到这一步,已全然不是以情怀为词或气韵为词,而是直接以境界为词!这样一种境界,不同读者的感受与体验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无论读者有着怎样的人生阅历,在这里似乎都能找到一些体己相关的深刻感受,而这正是冲雅所成就的作品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首王观的长调:

            【庆清朝慢·踏青】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王观也是北宋著名词人,早期仕途顺利,曾官至翰林学士,后因奉召填词,词中有戏谑之句触怒龙颜,被直接贬为庶民,真可谓乐极生悲。但王观为词谑而不虐,俚语运用生动,化景融情乃其所长。

    这首长调属于踏青题材,笔法工丽,在遣词上,俚俗与雅致更是运用得契合无间,语感自然清新。其整体风格不仅体现出化景融情的长处,更加入了人物描摹,将交代时序、铺缀风景,以及情态描摹、行为刻画等手法揉合交织在一起,看似写人,却读来见景,而欲赏景时,人物又盈跃其间,形成一种拟人以物、融情于景的奇特美学效果。例如起拍表达“雨”和“水”的概念,用了调酥、融冰的意象,再加上“东君分付”四字,将大地春回这种每年都出现的时序现象,演绎得情味十足,这种以自然拟人的填词手法,更远在以物拟人的手法之上。再例如结拍“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依然提取了春天的几个物象特征“东风”、“翠绿”、“远山”展开情节演绎:一旦对“东风”完成了人格赋予,则能顺理成章的安排其“尽收翠绿”、“吹在眉山”,这又使“东风巧”有了更加生动鲜明的行为刻画。这种点染成境的造意功夫,已非寻常工巧所能为之。纵观整首长调,自然中有人格,人格中亦见自然,景情、人物与自然的无间交融,可谓浑如一境。读了这样的词,或惟有发词境天成之叹吧,人力何逮!

    关于词心的冲雅,今天就讲这么多,而对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则有赖于我们不断揣摩与印证前人佳作,如上面列举的两首作品。最后再次强调,写作水平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研读,希望大家除了学习理论之外,能用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研习古人作品,这才是学词提高的关键!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风浩浩,乾坤事了,吟啸归蓬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9 00: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