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2|回复: 0

[四期班] 2015年星光诗校律诗第14讲 律诗的合(下)

[复制链接]

70

主题

978

帖子

341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17
发表于 2015-4-24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律诗的章法
第九节律诗的合(下)

上节课我们分享了古诗词诗话里边的几种结句的方法,综上种种我们把结句的写作方法概括成以下几种:
二、合句的写法:
1、以情作结,卒章显志。(情结);直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或说明志向。诗人对人生的现实体悟也往往于诗的结尾显现。白居易有言:“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篇之义也。”所谓“显其志”,即点明题旨,使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多是诗的感性形象经过诗人的笔端升华所凝成的理语或警语,故是全篇的主旨。
如《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前句基础上,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回扣首联。在结构上,合联呼应开篇,圆合首尾。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就连这一点欢乐也失去了。这样也就更加引起他乡作客的伤感。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用情作结直抒胸臆。
再如:《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这首诗的合句就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直接抒发,就是说,这么悠闲自在的生活,如果不是身体差一点就再也没有别的奢求了,直叙胸臆,说明作者对这么悠闲自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这就是“合句”,这就是作者的看法。这就是“情结”。
再看:《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合句直接写的是作者的感叹:“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壮志难酬抱憾而终,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这感叹就是“诗魂”,也是典型的情结。
   上面这几首,都是直接抒发情感,都是“情结”。
2、以景结情,情蕴其中。(景结)
就是在合句里,作者的看法、情感,都是通过景物表达出来的,将欲尽未尽之意融入景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这种写法含蕴无穷,韵味悠长;容易让人回味。
宋.沈义父认为:“结句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乐府指迷》)这种手法也常常出现在诗的结尾中,诗人们以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来精心捕捉生活之中眼前不为常人所留心的自然景物,用于诗的结尾,而借遍万物只为表意达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面看诗例;
《缚鸡行》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我们前文提到的周振普在《诗词例话》中说的“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就是通过杜甫的这首《缚鸡行》来说明结尾之妙。
鸡虫得失:鸡不卖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鸡卖了给人吃,虫不再被鸡吃,是人得而鸡失,虫得而鸡失。
结句写诗人想到鸡同虫或得或失没有了结,忽然把鸡虫得失放开,倚着山阁上注视寒江。这个结尾很特别,乍一看觉得好像同上文无关,实际上正是把诗人的神情写出来了。诗人叫小奴把鸡放了,说完这话,忽然靠在阁上沉思起来,这是形象描写,也就是景物描写,从这个形象的景物描写里,透露出诗人在沉思,这个沉思是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引起的。本来鸡虫得失不必去关心的,也不值得写到诗里去,可是诗人从中想到更重要的事,这就是人的得失。在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升沉得失也像鸡虫得失无了时,诗人因而感叹沉思。这个结尾是形象的,富有含意的,使得诗意更深沉了。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的第一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第二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第三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感情。尾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阵阵急促的捣衣声。
我们看这首诗的“合句”字字写景,但是从景里处处透露出作者急于还家的迫切心情,“急暮砧,这里的“急”反映出的是作者的心情焦虑抑郁,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悲伤。这就是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结束,余意绵绵。
再看: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全诗看似写景,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尾句用自然之景故乡水和行舟结尾,将自然之景人格化,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诗人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3、前呼后应,深化题旨。
诗的结构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或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其结尾处往往与开头遥相响应,迂回宛转,巧妙照应,既收束全篇又使得诗歌的题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韦应物《夕次盱眙xūyí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
这是一首写客居思乡的诗。尾句“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与首句“落帆”,“停舫”“孤驿”相呼应,是写人雁归宿,而诗人无法入眠而生乡思客愁。
再如:《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4、以问作结,暗和题意。
唐诗中以问作结的方式能使诗篇呈相对的开放性。诗人问而不答,寄意言外,留下了一定的语义空间,可谓“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逾长”。这有助于发作者之幽思,启读者之遐想,使诗的题旨显得更为深沉蕴藉,使意境显得更为空灵悠远。
例:张九龄的《感谒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承句写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转句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这里诗人借物兴起,自比兰桂。
结句以反问作了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人却用用一个反问句,来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抒发诗人气节的高洁以及孤芳自赏,进而表达不求引用之情感。这也正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旨。
再如 利州南渡(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通过写日暮渡口之景,羡慕范蠡所作所为,渴慕忘却俗念,功成隐退的归隐情怀。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以问作结,即景生情,点出题意,表达自己渴望摆脱世俗的心愿。
5、用典作结,吊古怀今
古诗中往往有运用典故作为结尾,这样可以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或者直接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怀合志向,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古意,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主要写泛有汉水的见闻,尾联用典作结,引用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是一首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尾联(只有这位凤凰池上的人,能做这样一首好诗,正如《阳春》《白雪》的曲子一样,使大家都难于奉和。这一联就是恭维贾至了。)用典作结,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
6、言尽味永,弦外有音
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陈廷焯《白雨斋词语》),留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回味的余地,在艺术感染力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杨万里在其《诚斋诗话》中曾指出:“词已尽而味万永,善之善也”。
如:《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尾联“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意味犹长。流黄,指褐黄色的绢,这里指床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谁说我是因为内心愁苦思念远方的那个人不能入睡?其实是那天上皎皎的明月映照帷帐,夜明如洗,使我难以入眠。“谁谓”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似乎少妇有点嗔怪自己多情的意味。其实是这样的思念不能为别人所理解,只能深深的藏在心里。即体现了少妇的多情,也有一种含蓄的思念在里头。从而使全诗有一种怨而不怒的宁静,意境清幽柔和,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的感觉。

三、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到今天,我们用了十课时的时间一起学习了律诗的章法,所谓章法,就是指诗文的结构框架。关于诗之章法,历代论诗诸家,多有专论,择其要者莫过于起承转合一法。所以起承转合这几个字几乎就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专用术语了。
下面几分钟时间回顾一下
起,从写作手法分类:
1、明起;2、暗起 ;3、陪起:;4、反起;5、引起。
按形式分类
1.对仗起法;2、比兴法;3、问答式;4、陈述式;5、对比法。
承,从写作内容分类
1、景承;2、意承;3、点题。
按写作手法分
1、顺承;2、递进式承接;3、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5、逆承。
转句的写法
1、景入情写法;2、反转法;3、直抒扩转法;4、进一层转法;5、写意转法;6、抒情转法
转句的要求:
1、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不断裂;3、形转而意不转
关于合句
杨载《诗法家数》中作了归纳:
1、就题目收住;2、宕出远神;3、放开一步。
从写法上可以概括以下几种:
1、以情作结,卒章显志(情结);2、以景结情,情蕴其中(景结);3、前呼后应,深化题旨;4、以问作结,暗和题意;5、用典作结,吊古怀今;6、言尽味永,弦外有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4 03:39

返回顶部